香殊兰学名穆氏文殊兰(Crinum moorei Hook.f),是百合目石蒜科文殊兰属植物。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叶片宽大肥厚,常年浓绿,花葶一年四季均直立生出,一般有花10朵—24朵,呈伞形聚生于花葶顶端,中间紫红,两侧粉红,蒴果,种子大,绿色,盛花期在7月。

中文名

香殊兰

亚纲

菊亚纲

别名

穆氏文殊兰

拉丁学名

Crinum moorei Hook. f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外文名

Cymbidium fragrans

百合目Liliiflorae

亚目

百合亚目Liliineae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文殊兰属Crinum

穆氏文殊兰

分布区域

原产于热带非洲、也门、中东和非洲东北部

原产地

原产于热带非洲

主要价值

穆氏文殊兰花叶并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既可作园林景区、校园、机关的绿地、住宅小区的草坪的点缀品,又可作庭院装饰花卉,还可作房舍周边的绿篱;如用盆栽,则可置于庄重的会议厅、富丽的宾馆、宴会厅门口等,雅丽大方,满堂生香,令人赏心悦目的作用。

生性强健,耐阴,叶片终年青翠,适合庭院美化或大型盆栽。

形态特征

香殊兰(粉色)

多年生球根花卉,株高约1~1‧5公尺,丛生状。

根系:地下有鳞茎。

叶的形态:叶剑状披针形,叶背中肋突出。

花的形态:花茎自叶丛中抽出,粗大中空,繖形花序,花冠杯形,六瓣,白色,清香扑鼻,令人闻之振奋。花果期:夏季开花。

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叶片宽大肥厚,常年浓绿,长可达1米以上,前端尖锐,好似一柄巨大的绿剑;花葶一年四季均直立生出,高度约与叶片等长,但大多只在夏秋两季开花,一般有花10朵—24朵,呈伞形聚生于花葶顶端;每朵花有6片细长的花瓣,中间紫红,两侧粉红,盛开时向四周舒展,甚至会向后弯曲,似乎尽力地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美丽与妩媚,且花香浓郁,飘散甚远,所以一向深受人们喜爱。花被线形,白色清香,盛花期在7月。蒴果,种子大,绿色。

生长环境

穆氏文殊兰性喜温暖、湿润,略耐阴。耐盐碱。不耐寒,冬季需在不低于5℃的室内越冬。生长适温15~20℃。不耐烈日曝晒,而稍耐阴。夏季需置荫棚下,生长期需大肥大水,特别是在开花前后以及开花期更需充足的肥水。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大盆深栽:为了满足文殊兰生长期间所需要的养分,在栽培时,应选择较大的花盆加以深栽,以利保水保土,供应根系发育。

水肥管理:在文殊兰正常生长期间,5月至9月以内,每天适量浇水,见干见湿。每隔7天至10天施一次油饼渣加黑矾(硫酸亚铁)沤制的肥水,其浓度应本着先淡后浓,入冬停施。

抹除孽芽:文殊兰在生长旺盛期,总要经常从根茎周围生出孽芽,为保证株形直立,根茎整齐,全株正常生长,应及时抹去孽芽。

日照与遮阴:为使叶片碧绿、美观整齐而又不影响光照,在酷暑盛夏时,对文殊兰应适当遮荫,早7时至12时,应接受全日照,12时至15时应搭荫棚遮阴。

香殊兰

病虫害防治

在高温潮湿时,叶片和叶基部易发生叶斑病和叶枯病。应加强管理,及时清除病叶,保持通风。发病初期可用化学方法防治。

繁殖培育

穆氏文殊兰常采用分株和播种繁殖。

分株繁殖:分株可在春、秋季进行,与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将母株从盆内倒出,将其周围的鳞茎剥下,分别栽种即可。

播种繁殖:以3~4月为宜。在北方需人工辅助授粉,否则不易结实。种子含水量大,宜采后即播。可用浅盆点播,覆土约2厘米厚,浇透水,在16~22℃温度下,保持适度湿润,不可过湿,约2周后可发芽。待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移栽于小盆中。栽培3~4年可以开花。

香殊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