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脊长蝽是一种昆虫,为半翅目,长蝽科。分布在北京、天津、江苏、河南、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和台湾。另外尚分布在日本。主要为害瓜类蔬菜。虫态有成虫、卵、若虫,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为害。成虫和幼虫群集于嫩茎、嫩瓜、嫩叶等部位,刺吸汁液,刺吸处呈褐色斑点,严重时导致枯萎。成虫怕强光,所以上午10点前和下午5点后取食较盛。

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寄主附近的树洞或枯叶、石块和土块下面的穴洞中结团过冬。次年4月间开始活动。成虫和若虫均以萝藦、牛皮消、刺槐、花椒、洋槐、小麦及油菜为食。可选用下列药剂喷雾防治。

中文名

红脊长蝽

别名

黑斑红长蝽

红脊长蝽

长蝽总科长蝽科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长蝽属

动物界

分布区域

北京、河南、江西、云南和台湾、另外尚分布在日本

拉丁学名

Tropidothorax elegans Distant

亚门

有颚亚门

半翅目

亚纲

有翅亚纲

外文名

Tropidothorax elegans (Distant)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0mm,红色,并具黑色大斑,被金黄色短毛。头黑、光滑,无刻点,小颊长、桔红色。喙黑,伸达后足基节。触角黑色,第2与第4节等长。前胸背板梯形、侧缘直,仅后角处弯,侧缘及中脊隆起明显,呈红色,前后缘亦成红色,其余部分黑色,有时胝沟后方黑色,胝沟前侧具1黑色斑。小盾片黑色,基部平,端部隆起,纵脊明显。爪片黑色,端部红。革片红色,中部具不规则的大黑斑,此斑不达翅的前缘,膜片黑色,超过腹端,内角及外缘乳白色。体腹面红色,胸部各侧板黑色部分约占2/3,臭腺沟缘红色,耳状。腹部各节均具黑色大型中斑和侧斑,有时两斑相互连接成l大型横带,腹末端呈黑色。足黑色。

发生规律

在江西南昌1年2代,以成虫在石块下、土穴中或树洞里成团越冬。翌春4月中旬开始活动,5月上旬交尾。第一代若虫于5月底至6月中旬孵出,7~8月羽化产卵。第二代若虫于8月上旬至9月中旬孵出,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羽化,11月上中旬进入越冬。成虫怕强光,所以上午10时前和下午5时后取食较盛。卵成堆产于土缝里、石块下或根际附近土表,一般每堆30余枚,最多达200~300枚。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A、冬耕和清理菜地,消灭部分越冬成虫。

B、注意及时人工摘除卵块。

药剂防治

可选用下列药剂喷雾防治:A、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B、或2.5%保得乳油3000倍液;C、或20%增效氯氰乳油3000倍液;D、或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