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乐镇,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地处平陆县西部。

1949年,常乐镇境域属平陆县第五区;1984年9月,由常乐公社改为常乐镇。截至2018年末,常乐镇户籍人口为44898人。截至2020年6月,常乐镇下辖23个行政村。

2018年,常乐镇有工业企业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个。

中文名

常乐镇

外文名

changlezhen

面积

158.84平方公里

人口

44898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车牌代码

晋M

邮政区码

044307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电话区号

0359

下辖地区

23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

平陆县西部

所属地区

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

行政区类别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平陆县第五区。

1958年8月,为常乐公社。

1984年9月,由常乐公社改为常乐镇。

2001年4月,西候、留史2个乡并入常乐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常乐镇地处平陆县西部,东接张村镇,南临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市相望,西与洪池乡毗邻,西南一隅同芮城县陌南镇界接壤,北依中条山与盐湖区解州镇交界,距平陆县城约40千米,区域总面积158.8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常乐镇北部为山地和丘陵地带,中部为平垣,南部是黄河滩涂,地势北高南低。

水文

常乐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洪阳河1条,从西至东流经境内洪阳、车村、薛家滩、范滩、梁滩、中张等村,长13.4千米。

该镇北部为山地和丘陵地带,中部为平垣,南部是黄河滩涂,地势北高南低,总耕地面积6万亩,林地面积约4.5万亩。中条山上有藏量十分丰富的石灰石和磷矿石,是生产建筑石、水泥、石灰和磷肥的主要原料。

常乐镇

自然资源

常乐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灰岩;中条山上有石灰石和磷矿石等资源。2011年,常乐镇有耕地53948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9月,常乐镇下辖21个村。

2001年4月,增设薛家滩、东侯、新东、下窑头、北张、斜坡、三凹、东郑、郝口、东堡、赵家滑、西侯、文家滑、后涧、浑里、石家埝、南留史、全家坡、张家沟、北留史、刘卫庄、磨沟、石穴23个村,常乐镇下辖44个村。

2008年1月,增设官道村,常乐镇下辖45个村。

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下辖前村、后村、葛赵、前沟、平高、上焦、车村、梁滩、范滩、薛家滩、官道、顺头、元里、新马、中张、圪塔、西堡、王村、广德、下卓、上卓、苏沟、东侯、新东、窑头、北张、斜坡、三凹、东郑、郝口、东堡、赵家滑、西侯、文家滑、后涧、浑里、石家埝、南留、全坡、、张沟、北留、刘卫庄、磨沟、石穴、洪阳45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常乐镇下辖23个行政村:[1]

葛赵村洪阳村前沟村平高村
上焦村车村三滩村顺头村
新元村中张村圪垯村广卓村
上苏村东侯村西侯村北张村
东郑村后涧村石里坡村南留史村
张家沟村留史村常乐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总人口4511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368人,城镇化率5.2%;总人口中,男性23059人,占51.1%;女性22055人,占48.9%;以汉族为主,达45068人,占99.9%;有回族46人,占0.1%。2011年,常乐镇人口出生率6.9‰,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7人。

截至2017年末,常乐镇常住人口为40766人。

截至2018年末,常乐镇户籍人口为4489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常乐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734元。

2018年,常乐镇有工业企业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8个。

农业

2011年,常乐镇农业总产值1.56亿元,比2010年增长7.5%,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5.9。常乐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常乐镇生产粮食9383吨。常乐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烟叶、油料作物。常乐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为主。2011年,常乐镇生产肉类975吨;畜牧业总产值2500万元。2011年,常乐镇水果种植面积33100亩,产量715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桃。

工业

2011年,常乐镇工业总产值为0.86亿元,比2010年增长10%;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8.2%。2011年,常乐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202人,实现工业增加值7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6%。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有商业网点75个,职工435人。2011年,常乐镇社会商品零售1.33亿元,比2010年增长15.6%;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97亿元,比2010年增长15.8%。

邮电业

2011年,常乐镇邮政业务收入为177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469万元。

经济发展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党建开路稳镇,菌果富民兴镇,招商引资强镇,加强交流活镇”的总体思路,勇于开拓、奋力拼搏,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扭住不放,造福一方”。几年来,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一致,开拓拼搏,完成了“村通”工程130公里,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历史;新建教学楼9座,修复危旧校舍494间,完成了留史、西侯初中和高小的合校并点工作,使该镇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006年中考全镇共有19名考生分数超过了600分;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成,为群众丰富文化生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中心卫生院的建成,彻底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无钱看病的现状;涉及17个村的移民搬迁工程已顺利完成,使607户3026人彻底告别了山庄卧铺,摆脱了危窑危房的威胁,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善。其中2006年完成了10个村181户855人的搬迁工作;25眼机井的建成,26座蓄水池的完工,15000米水渠的建设和60000米管道的铺装,解决了7000名群众和5000头大牲畜吃水难问题,使2000亩旱地变为水田。其中当年完成引水安全工程7处,受益人口2000人,水保工程治理面积4500亩,封禁面积7000亩,打旱井53眼。

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的的基础上,党委政府积极号召群众大力发展经济林,目前,全镇共有小麦面积4.2万亩,年产小麦6.1万吨;玉米2.58万亩,年产玉米0.34万吨;现有果树面积20000亩,年产苹果30000吨;桃5000亩,年产鲜桃8750吨;杏3000亩,年产红杏3000吨;枣树面积3000亩,年产鲜枣4500吨,可加工干枣2250吨;柿树面积达1000亩,年产鲜柿1500吨,是全县三大水果产地之一,其水果以口味纯正、物美价廉而远销广东、深圳和越南等地。

“大田经济靠果树,庭院经济抓菌牧”,这是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畜牧业已成为该镇农民收入的一项主导产业,全镇每年可出栏生猪20000头,肉羊6000只,肉牛2500头,出栏鸡4万只,年产鲜蛋100万公斤。去年,该镇元里村与河南天河牧业公司签约,在村里建起了公司加农户的肉牛养殖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效益十分可观。

“菌果富民兴镇”的发展战略提出后,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农户外出参观学习,与河南西峡科委签约,在该镇办起了公司加农户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目前全镇共种植香菇10万袋、白灵菇50万袋,可产香菇25万斤、白灵菇30万斤,可为群众增加收入200万元,产出的鲜菇以其口味鲜美深受福建、广东等地客商晴睐。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党委政府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工商企业,截止目前,全镇共有企业200个,年工商企业总产值达3500万元,实现利税120万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县上招商引资精神的指引下,党委政府一班人思招商、谋招商,积极创造平台抓招商,号召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与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6年,由太原下元经贸商城总经理李伟民投资300万元的华波石灰厂一期工程已于昨天剪彩投产,预计年产量可达4万吨,年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由山东客商吴海军投资160万元的三合木业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效益甚为可观;由运城商人刘强投资100万元的如意家俱城已落户前村,预计8月底可正式运营。

文化

  • 地名由来

常乐镇因相传女娲在黄河湾造出人时,乐得手舞足蹈,故名。

  • 文物古迹

常乐镇古迹有赵家滑新石器时代遗址、顺头汉墓群、马蹄湾、平高靖亨墓、中张关帝墓、石穴村金舌和尚铭碑等;革命纪念地有卫部烈士殉难出,员鸿健、李登华、仝文秀等七烈士殉难处,丁玉山、王广、汪宏海等八烈士殉难处,李代山、张铁茂等五烈士殉难处。

交通

常乐镇有337省道过境。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有县乡级公路8条,总长92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525人,专任教师39人;小学5所,在校生2379人,专任教师21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536人,专任教师1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各科类科技人才68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6人,经营管理人才54人,技能人才320人,农村实用人才228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45个,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45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51人。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7%。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有中央、省、市、县等30多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65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84.7%。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14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1张;专业卫生人员8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人员1.9人。2011年,常乐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3万人次,住院手术61台次,出院病人2238人次。2011年,常乐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3468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常乐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23户,人数3296人,支出340.3万元,比2010年增长52.1%,月人均86.03元,比2010年增长26.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8人,支出4.5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25人,支出36万元,比2010年增长16.2%;农村医疗救助322人次,支出23.96万元,比2010年增长28%;农村临时救助106人次,支出2.12万元,比2010年增长11%。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线单程总长度370千米,投递点319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325件,全年征订报纸6.3万份、期刊7000册;有电信服务网点3个,有固定电话用户700户,移动电话用户0.9万户。

基础设施

2011年,常乐镇45个行政村全部达到通水、通电、通公路、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互联网用户达4000户。2011年,常乐镇共完成街道硬化113千米、巷道126千米。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桥梁11座,总长度0.5千米。

截至2011年末,常乐镇有35千伏以上变电站2座,有主变压器4台。2011年,常乐镇售电量累计完成0.3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8%,供电可考虑99.6%。

社会状况

集镇建设2011年,全镇45个行政村全部达到通水、通电、通公路、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互联网用户达4000户。2011年全镇共完成街道硬化113公里、巷道126公里,目前仍有很多村正在进行道路建设,预计到2012年底可以完成全覆盖。

教育境内有寄宿制初中1所、小学5所,幼儿园5所。有450余名老师,3500左右学生(不含幼儿园学生)。寄宿制中学和小学全部达到省级验收标准。

卫生医疗镇内卫生院1所,医生19名,护士16名,病床50张,设有急诊、内科、外科、妇幼、口腔、化验室、放射科,能开展骨科、普外、妇科的常规手术。全镇建成新农村卫生所45个,村级医生49人。全镇共有医护人员84人,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0年覆盖率达到99.2%。

文化体育全镇有民间乐队15家,秧歌队30支,平高村的威风锣鼓队更是享誉全县。每个村都有农村书屋、文化大院和健身器材等文化体育设施。

名胜古迹文物古迹有赵家滑新石器时代遗址、顺头汉墓群、马蹄湾、平高靖亨墓、中张关帝墓、石穴村金舌和尚铭碑等。名胜旧有“竹林晓钟”,为平陆古八景之一;今有“常乐高灌”(位于车村),为平陆新九景之一。

现代名人广州起义烈士、共产党人员佩琏、赵高节;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参加者,云南和平起义策划者,虎胆铁笔(书法颇好)范宏亮;蒲剧名流杨李敬等。

旅游

风景名胜

常乐镇名胜旧有“竹林晓钟”,为平陆古八景之一;今有“常乐高灌”(位于车村),为平陆新九景之一。

代表人物

常乐镇名人有广州起义烈士、共产党人员佩琏、赵高节、虎胆铁笔(书法颇好)范宏亮、蒲剧名流杨李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