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8595次播放02:55吃起来“先苦后甜”的油甘果,还可以制作成糖葫芦来吃1、生长结果习性
余甘根系发达,主根有强的穿透性,能扎入地下4~5m,耐贫瘠、耐干旱,能适应瘠薄山地栽培。余甘的分枝力强,幼年树一年可抽生3~4次枝梢,而成年树主要抽发春梢和少量的夏、秋梢。枝梢的延伸,主要靠顶芽向前伸长;在顶芽生长过程中,枝梢上的腋芽也抽发一次分枝。余甘的枝梢可分为永久性枝梢和脱落性枝梢,其开花部位一般都在脱落性小枝上。开花期在立夏前后,冬季落叶期脱落性花枝逐渐脱落。
余甘根据果实成熟期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福建泉州主栽品种以“六月白”、粉甘、扁甘、秋白和蓝丰等为主,其中早熟品种“六月白”成熟期在8月中下旬,中熟品种粉甘、扁甘和秋白等果实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晚熟品种蓝丰在11月成熟。
2、生态习性
余甘抗逆性强,耐贫瘠与干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红黄壤、沙质壤均可以正常生长。土壤过于肥沃潮湿地带,余甘反而易表现徒长,不宜栽植。余甘趋光喜温,对温度较敏感,在年平均气温达到20℃以上、降雨量1000mm地带均可生长,较高的温度有助于余甘的花芽分化,促进植株生长。

余甘果
生长环境
余甘子喜光,耐干旱,忌寒霜,对气温要求高,年均温需达20度、降雨量要

余甘果
求在1000mm左右,尤其对热带,亚热带干热河谷的生态环境有着很好的适应性。分布区涵盖东经70~122度、北纬1~29度的广大地域;世界分布范围来看,北缘为我国的川、滇、黔交界地区,南缘为印度尼西亚;垂直分布高度为海拔80~2300m,具有很强的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适应性。
分布范围
原产地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现已经

余甘果
引种到埃及、南非、肯尼亚、古巴、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其中以中国和印度分布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儋州、海南琼中等地等。
主要价值
营养成分营养价值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把余甘子列为待发展种植的果树之一。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E、B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同时还含有人体所需的14种氨基酸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丰富的有机硒,尤其是维生素C,每100克鲜余甘果中含维生素C500-1841毫克,比素有维生素之王的猕猴桃高4倍,比柑桔高25倍,具有多种保健医疗作用。传统蜜饯产品外,国内尚有多种加工产品,如糖水罐头、盐水罐头等,保健产品余甘冲剂、余甘合剂、冻干粉、余甘乌龙茶等。国外如印度、古巴、美国、马来西亚等加工成高营养型罐头、饮料等。
食物名称 | 余甘果 |
含量参考 |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45千卡 |
蛋白质 | 0.3g |
脂肪 | 0.1g |
碳水化合物 | 12.4g |
展开表格其他成分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纤维素、果胶、单宁、蛋白质、生物碱、磷、

余甘果
钙、铁、钾、钠、鞣质{分离可得诃子酸、没食子酸等),迂台有余甘子酸、余甘子酚、粘酸等成分。栽培技术
育苗561次播放01:12余甘果种植是有讲究的,这几点你还真得明白,否则想种好很难!余甘繁殖主要有实生繁殖、嫁接繁殖、根蘖分株繁殖等方法。为了适应对优良品种苗木的需求,培育良种嫁接壮苗是余甘栽培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实生繁殖。
采集成熟的余甘果实,将其堆沤至腐烂后,洗净阴干,外层的硬壳自然裂开,种子就会散出。或者把完全成熟的果实置于太阳下暴晒,等到果实自然干燥回缩,果核会随着外层的果肉一起裂开,种子爆出,再将种子撒播在预先准备好的苗床或者湿沙中;也可贮藏于阴凉处,到第二年2月或3月再进行播种。因余甘种子发芽较难,播种的田间应经常保持苗床湿润,以利于发芽。
嫁接繁殖。
利用苗圃的实生苗就地进行嫁接及管理,易培育出大量的优良种苗。嫁接时间以2~3月为主,也可在9~10月嫁接或补接。接穗选择优良品种母树、腋芽饱满充实的2~4年生茎粗1.0~1.5cm的枝条。采后及时保湿收藏待用,尽量即采即接。嫁接方法有切接、舌接、劈接和腹芽接等。操作要求熟练到位,扎绑得当。同时注意嫁接成活后的管理工作,在嫁接后10d左右,检查嫁接的成活情况,抓紧时间补接未成活的植株。当接穗萌芽长到17~20cm、枝条半木质化时,便可摘除薄膜带。
定植余甘的定植应选在低海拔、少霜害、少风害及排水良好的红土或黄土。定植前挖好深宽各40~50cm的土穴,施入有机肥10~15kg、磷肥0.5kg,然后与土拌匀。初栽时行株距控制在2m×3m,亩植约110株。待几年后余甘成长到相邻植株树冠交叉时,间除一行,行株距4m×3m,亩约留55株。定植时间一般以春季为宜,定植时应注意根系充分伸展,填土后浇足定根水。
土肥管理余甘在生长过程中要适时进行除草松土,以利于改良土壤,保持果园的洁净,减少病虫滋生。根据余甘生长特性,肥料以磷、钾肥为主,切忌偏施氮肥。每年重点施梢果肥和复壮肥。
梢果肥于每年5月下旬施入。根据余甘的长势,株施腐熟粪尿肥30~50kg、复合肥0.5~2.0kg。施肥方法为沟施,施肥前先耕翻树盘,然后在树冠滴水线外沿垂直于地面挖条沟,沟深40~60cm。6月是余甘的幼果期和夏梢期,此时施肥能起到促果壮梢作用,又能保证翌年的结果母枝茁壮成长。
复壮肥于每年12月施入,株施腐熟圈肥30kg、过磷酸钙0.3~1.5kg、硫酸钾0.3~1.5kg。复壮肥在余甘采收后施入,以利于恢复树势,为翌年生长结果累积养分。
树体管理1整形修剪。
余甘生长有较强的顶端优势,故要及时进行幼年树定干,以促进分枝,增加骨干枝,培育良好树冠。幼年树定干一般在离地面高80~90cm处剪定,以促发分枝;选留3~4个分布均匀的强枝作为主枝,抹除主干基部的萌芽。待主枝生长达50cm左右时,进行摘心,促发分枝,培养良好树冠。成年树修剪,主要疏剪过密枝、纤弱枝、病虫枝、枯枝及交叉枝等。
2环剥技术。
环剥技术是余甘栽培上的一种特殊管理措施,一般指在余甘开花期对主干或骨干枝进行环剥。若栽培上偏施氮肥,加上雨水较多,易引起营养生长过旺,影响结果。遇到这种情况,可采取环状剥皮,即春季开花期间,在主干或骨干枝进行大面积的环状剥皮,剥皮宽度约0.5cm,可有效地抑制生长,促进坐果,明显提高当年产量。但是,幼年树不宜大面积的环状剥皮;结果树也不能年年进行,须间隔2~3年。在环剥工作结束后,要用杀菌剂对果树剥口进行处理,最后用胶带贴封。环剥后干枝渗透的树液不可抹除,否则会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
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余甘不易发生病虫害,主要病害有煤烟病和锈病,其中煤烟病主要由蚧壳虫和蚜虫诱发,在发生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防治。锈病在新叶展开和谢花幼果期防治,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余甘的虫害主要有卷叶蛾、蚜虫、蚧壳虫、蓟马和木蠹蛾等,5月下旬至6月下旬是主要防治时期,蚜虫、蓟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防治,蚧壳虫、卷叶蛾和木蠹蛾使用40%乐斯本1000~2000倍液防治。
现有产品
市场上存在的余甘保健品及药品有:浓缩余甘子果汁、余甘果粉、余甘果蜜饯和罐头、余甘子喉片、余甘含化片、余甘酒、余甘子粉胶囊等,保留了余甘子的风味,但含有大量的丹宁、鞣酸,苦涩味很重,使消费者难于接受。研究表明利用发酵技术,不仅可以改善余甘苦涩的口味,而且营养素损失较少。在传统用药结合研究基础上,推出的新产品有:福建的安摩乐口服液和安摩乐胶囊,临床用于治疗高血脂症与单纯性肥胖症;余甘果汁合剂治疗小儿腹泻,尤其适用于小儿病毒性肠炎;余甘冲剂治疗高血压病和慢性咽炎,防治乙肝。另外,复方制剂喉舒含片,以滇余甘鲜果提取物和重楼为主组成,抗菌消炎作用强;复方制剂余甘子喉片,以余甘子、冰片、薄荷脑三味药组成,功能清热润燥,利咽止痛。余甘子中活性稳定的小分子类SOD物质经低温萃取浓缩得浅色提取物,配成美容护肤用品,充分利用类SOD物质的优异透皮性,发挥其润护皮肤的美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