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子包是一种福建永定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属于客家菜。当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芋子包就大功告成时,趁热食之皮滑滑的、嫩嫩的,馅香香的、美美的。

中文名

芋子包

外文名

taro steamed stuffed bun

起源地

福建

类型

福建永定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之一

定位

特色小吃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芋子2500克
木薯粉1250克
五花肉1000克
冬笋1.5斤左右
香菇干120克
展开表格

详细步骤

步骤图片说明
步骤一

步骤一

小芋头用高压锅压熟,去皮捣成泥
步骤二

步骤二

加入木薯粉,一点点盐,揉到手跟盆都干净,芋子跟木薯粉的我没称,大概是2比1左右,揉到不粘手,三光。切好食材,一个个爆香
步骤三

步骤三

加入木薯粉,一点点盐,揉到手跟盆都干净,芋子跟木薯粉的我没称,大概是2比1左右,揉到不粘手,三光。葱小火爆到有点香,盛起,爆香菇和鱿鱼
步骤四

步骤四

加入木薯粉,一点点盐,揉到手跟盆都干净,芋子跟木薯粉的我没称,大概是2比1左右,揉到不粘手,三光。处理肉,我用的前腿肉,肥肉单独爆,其他加地瓜粉,盐,酱油爆香
步骤五

步骤五

加入木薯粉,一点点盐,揉到手跟盆都干净,芋子跟木薯粉的我没称,大概是2比1左右,揉到不粘手,三光。加入笋丝
展开表格做法二

用料

食材用量
芋子10个左右
木薯粉450克
香菇干120克
胡萝卜1个
适量
展开表格

详细步骤

步骤图片说明
步骤一

步骤一

先把芋头洗干净上锅蒸熟,香菇泡发
步骤二

步骤二

蒸芋头时把馅料准备好,馅料炒熟。
步骤三

步骤三

芋头蒸好粘碎加入木薯粉加开水和好,水煮到快开时就行或者煮开了水凉凉在和。
步骤四

步骤四

加入木薯粉和了
步骤五

步骤五

和好包入馅成圆就可以了
展开表格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芋子500克
木薯粉250克
五花肉200克
冬笋2棵
香菇干20克
展开表格

详细步骤

步骤说明
步骤一五花肉切末,别太碎。香菇提前泡发后切末,冬笋去皮擦丝,随意剁几下。虾干洗净。葱姜,芹菜切末。
步骤二煸香葱姜,下香菇煸香,下入肉末炒变色,适量酱油。翻炒,加入冬笋,加入与料平的热水,加入虾干。煮开。加入胡萝卜丝。煮熟后,撒入芹菜末,适量盐调味,水淀粉勾芡。
步骤三芋子要用这种小的,洗净,带皮蒸熟。熟后剥皮捣烂,一直按压,揉搓,直到粘性比较强
步骤四慢慢的分次加入木薯粉,每一次都揉均匀了再继续加粉。不要一次性倒入,以免太干了。和好的芋子面最好盖上布松弛回潮一下,让粉与芋子好好融合。
步骤五捏一个大约30克左右的团子,搓成长椎形。用拇指插一个洞,边转着手边捏薄了。再舀入适量馅。用虎口顺着收口。捏成陀螺样。
展开表格做法四

芋子包就是用芋子加适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种包子,制做方法简单,一般将个大、易烂的芋子洗净,连皮置锅内煮熟,然后取出剥去芋皮,置簸箕内捣(烂)成芋泥后,加入适量木薯粉和精盐,用手揉转成包子皮。而内馅是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葱白等料,并将其剁碎,放入精盐、味精下锅翻炒(千万别加糖,不然会失去美味),滤去汤汁即成馅心。芋子包包好后,摆入垫有芭蕉叶的蒸笼中,下锅用旺火(火候需个人控制)蒸后便香气如蝶、满屋翩跹,令人垂涎。此时出锅摆盘,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

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芋子包就大功告成,趁热食之皮滑滑的、嫩嫩的,馅香香的、美美的。芋子包除蒸着吃。

芋子包

有关故事

刚出锅的芋子包

当地还流传着一个“芋赈饥”的小故事:古时有一寺僧,专力种芋,岁收极多,杵之如泥,筑造为墙,后遇大饥,独此寺四十余僧食芋泥以度凶岁。可见芋子是个好东西,是山中之珍品。而聪明能干的客家人在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变换芋子的吃法,更新芋子的烹制花样,以芋子烹制菜肴宴请客人,于是就在生活实践中烹制出乡间美食——芋子包。过去,芋子和番薯那是山村客家人家中的主要杂粮,正如农谚所言:“番薯芋子半年粮”,被视为“农家最重之蔬”,它既可当蔬菜,又可当粮食。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每至秋季,家家户户的地窖、房角都堆满那红姣姣的地瓜和黑黢黢的芋子。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都吃上大米饭,芋子和番薯不再是要杂粮,但客家人都还会去种芋子和番薯,以便自己想改改口味时食用。

在永定区,许多家庭在过年过节都会去做芋子包。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芋子包,就更有着特殊的味道,不更有着包芋子包场景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散发出缕缕的温馨,家人之间一年来的理解和支持,对新一年的展望,对老人的祝福,对晚辈的期待,似乎都默默融入那手上的芋子包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