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琳镇位于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西部,距县城53公里。地处广南、砚山、丘北三县交界处,东临旧莫乡,南与五珠乡和砚山县阿猛镇交界,西与砚山县阿猛镇和丘北县天星乡相连,北接者兔乡。

全镇总面积497平方千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400米,年均气温16.4℃,年均降雨量1038毫米。常住人口60740人[1](2020年)。

中文名

珠琳镇

邮政区码

663315

面积

497平方千米

人口

60740人(2020年)

方言

壮语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876

车牌代码

云H

地理位置

广南县西部

机场

文山普者黑机场

火车站

珠琳站

行政类别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

政府驻地

珠琳正街111号

下辖地区

11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全镇总面积496平方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1400米,年均气温16.4℃,年均降雨量1038毫米。

人口民族

全镇辖珠琳、以兔、白泥塘、吊井、西吉、西基德、新寨、羊街、阿卡黑、中寨、阿哈11个村委会、176个村小组,常住人口60740人[1](2020年)。

政治

扶贫会战

扶贫三项工程建设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贯彻《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相结合,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小水窖723口,建成沼气池702口,危房改造完成140户。

小康示范村

建成干水井、拖白泥上、下寨3个脱贫奔小康示范村。干水井完成长3公里,宽4米的进村砂石路;完成长400米,宽4米的进村水泥路主干道;完成长200米,宽2米的入户道路;完成厩改40间,卫生间40间,卫生厨台40个,沼气池40口,科技活动室1间(配备广播、电视、影碟机各一套),标志牌2块,公厕1间,新建滤砂池1个,蓄水池1个,茅草房改造11户,投入养猪滚动资金3万元。

总投资46.5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补助2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9.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7万元。拖白泥上、下寨脱贫奔小康示范村共296户,自7月份启动以来,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仍如期完成任务。先后完成长1800米,宽4米村内水泥路面;长1.4公里侧沟;长1.6公里的柏油路;建成卫生间148间,沼气池148口,厩改148间;科技活动室1间(配套桌子34张,广播电视影碟一套);标志牌2块;人饮工程改造656米;茅草房改造12户。总投资127.992万元,其中:专项扶贫资金4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62.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5.392万元。

支柱产业

始终把烤烟、畜牧、林业、辣椒、花生、药材作为支柱产业加大培育力度。烤烟、畜牧、辣椒已经成为我镇财政增长、群众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烤烟方面,2004年共收购烟叶6.19万担,烟农收入2635万元,为国家创税527万元,烤烟税收占全镇财政总收入的92%,成为支撑我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产业。

畜牧业方面,通过积极争项目,抓基础、扶重点、靠科技、强服务,一年来,争取上级畜牧业专项扶持资金12万元,建立以干水井、煤炭坡、老街子等村为主的示范基地,扶持重点户、示范户60户。大牲畜存栏20972头(匹),其中牛存栏19993头;生猪存栏52273头,出栏42270头;山羊存栏782只,出栏235只;家禽存栏117229只,出栏128116只;肉类总产量3846吨,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33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畜牧业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第二大主要经济来源。林业方面,先后完成人工造林车桑子点播10682亩,退耕还林200亩,群众自育直杆桉树苗200余万株。

共立案查处林业案件21起,行政处罚21人(次),查处率100%。收缴木材39.624m3。发放防火知识挂历2500份、《生产用火许可证》1000份、《坟火通知书》1000份,宣传标语50条(幅),复铲防火线4公里。辣椒产业方面,从抓品种改良、科技示范推广入手,向质量和亩产要效益。2004年种植20840亩,产2100.2吨,农民收入达13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209元。

经济

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8471万元,粮食总产量1.94万吨,财政收入586.6万元,人均有粮328公斤,人均纯收入980元。

农业

珠琳镇农业

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以烤烟、杂交玉米、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载、水稻旱育稀植、优质辣椒为重点,依靠科技、面向市场,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粮食总产量1941.3万公斤。

杂交玉米播种22158亩,水稻旱育完成512亩,稀植大田完成9216亩,水稻品种多样性混合间栽完成4721亩,优质辣椒完成21745亩,优质花生完成8127亩,电脑农业完成22273亩,稻鱼工程完成51亩,无公害蔬菜完成1146亩。

良种推广、玉米宽窄行种植、土肥推广、地膜覆盖栽培等科技推广措施广泛被群众所接受。

经济发展

积极开展税法宣传、加强征管,坚决打击偷税、骗税、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圆满完成各项财政税收任务。坚持“三农”服务方向,转变作风,改进服务,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降低风险,保证了全镇农业生产资金的需求。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3100万元,比上年末净增了200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2900万元,比上年末净增了7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300万元,比上年末净增646万元。全年累计投放贷款1065万元,比上年同期多投211万元。

文化

科技培训

卫生保健事业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防病治病能力不断提高,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门诊4432人次,住院756人次,治愈好转率达86.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62%,兑现住院补偿资金587677.68元,受补偿1045人次,兑现门诊补偿资金61942.27元,受补偿9446人次。认真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和整理工作。组织苗族芦笙队、壮族民歌和回族青年文艺队参加广南县“花街节”和阿哈铜鼓参加省、州展览。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村级地面卫生接收站发展到62座,广播室发展76个,广播电视覆盖率达85%。

社会

基础设施

珠琳镇基础建设

自筹资金23.8555万元,完成长361.6米,宽4米的集镇老街道水泥路面铺设;完成拖白泥至拖冲街的乡村公路修复3公里;完成水利工程915件,其中“五小”水利工程894件,小型水利工程5件,饮水工程5件,治理水土流失11件0.6平方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800亩,改善灌溉面积2800亩,解决3990人,1320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

总投资140.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77.4万元,群众投劳折资62.8万元。

完成白泥塘、松树坡至老街子、拖白泥、新寨打车坝四个片区“烟水”工程74件,总投资150万元。完成供电量440万kw.h,电费收入197万元,占任务170万元的115.9%。邮政、通信业务稳中有升。

乡镇建设

对违法占地、非法采石场和小煤窖进行专项治理,共查处各类案件56起。受理山林山界土地纠纷68起,全部调处完毕。办理建房手续76件,地籍调查95宗,发证95本,发证率100%。

狠抓集镇环境卫生工作,整治集镇脏、乱、差。先后为24户建房户进行规划放线,为3户个体私营企业规划审批。制止违章建筑6起,拆除超线建筑2户。全年共查处无照经营7件,限期办理登记38户。

在开展市场监管执法中,共出动执法人员125人次,出动车11辆次,检查经营主体246户,检查集市4个,查处违法违章案件6件,没收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物资678件。

劳动保障

认真贯彻农村税费改革精神,落实优惠政策措施,在上年的基础上,农业税又减免了18万元。全年共拔付各种救济口粮70000斤,衣服1634件(套),被子24床,发放低保金188700元,办理婚姻登记104对。实施“打工经济”战略,通过宣传、动员、引导,2004年常年在外打工有6087人,打工人员通过邮政寄回珠琳的劳务收入达720万元。

安全生产

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催办制,以邱北1.26特大交通事故为反面教材,组织人员配合公安、交警上路执勤,严禁农用机动车违章载人。加强对农村用电、用火安全知识宣传,做到安全生产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自身建设

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文明”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镇人民政府先后被州人民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荣获集体二等功;在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中,我镇被州委、州政府表彰的先进个人2个,被县委、政府表彰奖励的先进个人10人,同时,还被授予“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先进乡镇”称号;在烤烟生产工作中,被州委、州政府表彰奖励的先进个人2人,被县委、政府表彰奖励的12人,同时,还被州政府授予“2004年烤烟生产先进集体”称号。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乡村各种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加,一大批从集镇到农村的医疗卫生、住房、饮水、照明等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

民主法治

接受镇人大的监督,按法律程序办理人民代表议案、意见、批评和建议21件,加强同政协联系小组和离退休干部的联系,定期不定期地向他们通报政府工作情况,组织他们参观州长烤烟样板基地和三个脱贫奔小康示范村等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征订《宪法》、《宪法修正案》486册,《行政许可法》443册,开展法制宣传5次,受教育17850人。

明主法制示范村

组织干部职工和群众参加普法考试994人,其中干部职工527人,农民467人,合格率100%。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1件,调处47件;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45件,调解成功85件;受理诉讼案件79件,审结79件,结案率为100%。代理诉讼8件,非诉讼事务2件,解答法律咨询87件,代写法律事务文书18件。受理治安案件20起,共查处20起,查处率100%,处理违法人员17人。

共立刑事案件25起,破获21起,抓获作案人员和在逃人员23人,破获涉嫌犯罪团伙2个8人,为群众追回被盗耕牛6头,电视机3台,影碟机3台,挽回经济损失1.54万元。

科技、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创新、产业化”的科技指导方针,以科技兴农、兴镇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重点,大力实施乡土人才战略,狠抓烤烟、畜牧、水果和农副产品基地建设,科技对农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一批以替代进口烤烟基地、州长烤烟示范样板,藤梨基地、萝卜基地、辣椒示范样板、花生示范样板和以老街子、干水井等为主的养猪示范村、示范户获得了成功。以推进“普九”进程为重点,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普九”奠定基础。一大批硬件建设逐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口与环境

封山育林

认真落实“奖、优、免、补”政策,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9‰,持证生育率达93.7%,出生率16.7‰。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07本,其中有60户按时足额领取了一次性奖金,共计59000元;有47名独生子女享受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费制”;有74名60—70周岁独生子女家庭领取了养老补助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采伐审批手续,保护森林资源,搞好小流域治理,保持水土流失,加强宣传和管护力度,全镇森林覆盖率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