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舟镇位于延平区西南部,东经117°58′-118°04′,北纬26°36′-26°40′,距南平市区28公里,东与西芹镇交界,西与王台镇接壤,北与茫荡镇毗连,南与沙县毗邻,土地面积67平方公里,行政区域面积6677公顷。全镇辖宋坍、游地、王富、东山、蛟湖、城门、傍溪7个行政村和新建、建设、铁路3个居委会,总户数2426户,总人口5478人(2020年)。

中文名

来舟镇

行政类别

地理位置

延平区西南部

面积

6677 公顷

人口

5478人(2020年)

电话区号

0599

车牌代码

闽H

火车站

来舟火车站

外文名

Boat to the town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南平市延平区

行政区划代码

350702100000

邮政区码

353004

人口密度

166人/km2

政府驻地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

3个社区、7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来舟镇

1958年建莱舟镇,

1962年改莱舟街道,

1966年复建镇,

1980年因与山东省莱舟车站同名,改现名。

1997年,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1万。

辖五富村、东山村、蛟湖村、游地村、宋坍村5个村委会和新建、建设2个居委会。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来舟镇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十分便捷。铁路鹰厦线、来福线境内交汇,来舟火车站是全国49个编组站之一;国道316线、205线贯穿全境,乡村公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富屯溪绕镇南流、沙溪口库区蓄水后,已成为宽阔的人工湖,300吨级的轮船可直达福州马尾等口岸。

自然资源

来舟镇土地面积10.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6.4万亩,竹林面积1.2万亩。土地的结构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1700毫米,适宜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宋坍、王富、蛟湖三家奶牛场及津春养猪场已初具产业化规模,水果、蔬菜已形成生产基地。

镇内有日供水量为300吨和1万吨的自来水厂各一座,以及110千伏安变电站1座,完全能够满足全镇的生活和生产用电;镇区有主要道路7条,总长26.5公里;通讯也十分发达,建成邮电模块局,安装了移动GBM基站,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和全镇手机信号无盲区。

行政区划

新建社区~001镇中心区
建设社区~002镇中心区
铁路社区~003镇中心区
王富村~201村庄
东山村~202村庄
蛟湖村~203村庄
展开表格

人口

2021年7月6日,延平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来舟镇人口数为5478人。[2]

经济

综述

来舟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35家,主要产品有活性碳、竹凉席、家具、地板木、建材等。现已规划5个工业园区,占地面积500亩。来舟镇坚持走“以工兴镇,以工强镇”的发展路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区有主要道路7条,总长26.5公里。镇内有日供水量为300吨和1万吨的自来水厂各一座,以及11万千伏安变电站1座,完全能够满足全镇的生活和生产用电.通讯也十分发达,建成邮电模块局,安装了移动GBM基站,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和全镇手机信号无盲区。

2006年,来舟镇完成社会总产值4.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688万元(不含元力、德固赛两家企业产值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90万元;农业总产值7060万元;财政总收入912.9万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468.3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7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山海协作引进资金635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492元。

2010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026万元,规模工业产值1158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87元。2010年12月,来舟镇被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区域评价中心评为“福建省百强乡镇”第47名;2011年被区委、区政府授予“2010年度全区乡镇、街道绩效管理创业竞赛第一名”。

工业

全镇建有白土、后田、桥北、外洋、龙尾山五大工业园区,占地面积达2300多亩,现有工业企业42家,职工1945人。企业主要产品有活性炭、白炭黑、竹凉席、琼脂、家具、地板木等。其中元力活性炭有限公司、德固赛白炭黑有限公司、武夷飞燕琼脂有限公司、南翔竹制品厂、天竹竹胶板有限公司、旺佳、扬光竹木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已成为该镇的企业,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来舟镇

充分发挥来舟镇的区位、交通、库区优势,对现有的白土、后田、桥北、外洋等四个工业平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树立一个大工业园区意识,全力打造“园区”经济,提升来舟镇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把白土工业平台规划为食品药品加工小区,以武夷飞燕琼脂、百创生物制药为龙头;把后田工业平台规划为化工小区,以元力、德固赛公司为龙头;把桥北工业平台规划为竹制品加工小区,以南翔竹制品厂为龙头;把外洋工业平台规划为食品木竹制品小区,以津丰食品、扬光木制品公司为龙头。通过企业资源重组、整合,形成集聚效应,打响品牌,扩大规模,辐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利用土地规划修编时机,做好工业用地储备工作,经过规划调换,共置换出工业用地1000多亩,为今后引进企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培育扶持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在上企业5家,元力化工、德固赛化工、闽盛、旺佳、津丰食品。规范南翔、天竹、山盛等9家企业实行以电控税,达到公平税赋,平等竞争。在企业自主发展的同时,来舟镇充分发挥来舟企业家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构筑一个良好的沟通联系平台。2008年来舟镇通过企业家协会邀请厦门经济学院教授对来舟镇的企业主进行了一次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扩展了企业主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来舟镇还将通过企业家协会组织更多此类活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针对来舟镇居民存款储蓄金额大,利用率不高,而企业所需资金量大,资金困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使企业在生产发展上得到金融部门资金强有力支持,共为企业提供资金近5000多万元,解决企业发展资金困难瓶颈问题。

来舟镇具有优越的投资环境,在全区20家亿元企业中,来舟镇就占了7席。现已开发建设白土、外洋、后田、桥北四大工业平台,初步形成食品医药、化工、竹木加工、建材等四大产业集群。现有工业企业5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企业主要产品有活性炭、白炭黑、玉米淀粉、琼脂、竹凉席、家俱、地板木等。其中元力活性炭有限公司、赢创嘉联白炭黑有限公司、津丰食品有限公司、武夷飞燕琼脂有限公司、南翔竹制品厂、天竹竹胶板有限公司、闽盛竹木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已成为我镇的企业。随着元力活性炭有限公司2011年2月1日在深圳创业板的成功上市,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农业

农业主要以畜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导,有生猪养殖基地16家,生猪年存栏16000多头,还有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等生产基地数家。

来舟镇属丘陵地形、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全年无霜期285天,年降雨量1700毫米。境内气候宜人,林木葱郁,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10.2万亩,其中林地面积6.4万亩,竹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交通

来舟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铁路鹰厦线、来福线在境内交汇,来舟火车站是全国49个编组站之一,也是我省铁路交通枢纽和最大的列车编组站,担负着福建省境内鹰厦、来福铁路两线所有机车的编组任务,有福建“夜明珠”之美称;国道205、316线贯穿全境,距青州高速公路接口处仅15公里;乡村公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水路交通也十分便利,富屯溪绕镇南流,沙溪口库区蓄水后,已成为宽阔的人工湖。

来舟镇

社会

来舟镇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水、电、路、汛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建设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新农村建设

来舟镇

游地村原距来舟集镇12公里,平均海拔在450米以上。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93户、730人,耕地面积830亩,山地面积1.93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3万亩)。该村原有游地、前村、山后、红番垄和下际5个自然村。旧村地处偏远高山,只有一条简易的山村公路连接山外,村民们祖祖辈辈守望着几亩山垅田,广种薄收,农活忙后的空余时间都在闲聊消磨时光,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游地村在实施整村搬迁过程中,坚持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村从高山搬到集镇建新村后,住上新房,改善了居住条件,游地村人已过上了小城镇居民的幸福生活。在游地新村,家家户户宽敞亮堂的居室,屋内装修和陈设与城市富裕家庭完全没有两样。新村建设不仅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还促进了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使文明乡风蔚然形成。该村投资50多万元筹建文化综合楼,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在“金辉花园”将建设一幢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娱乐场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全村参加合作医疗的有658人,参合率达90%以上;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和法律进农家、文明新风进家庭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2006年被国家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授予“平安家庭”示范村称号。

同时,该村民主管理也初见成效。一是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对“造福工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村民宅基地分配情况实行全面公开,建立村民参与、集体决策、群众监督的机制,调动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了村民自治格局。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以党支部为核心,加强党员管理,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通过开展党员干部问事制,进一步推进重大村务民主听证和户代表制度。群众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和合理性意见及建议,均可通过党员干部问事制这一载体进行有效解决,从而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旅游

南平茫荡山延平溪源农家乐
溪源峡谷延平上溪整编旧址
下洋水世界亲子乐园石佛山森林公园
三千八百坎延平八角楼旧址
菖上古堡旅游景区开平寺
杉湖岛景区南平明翠阁
展开表格

代表人物

李侗(1093~1163)南剑三先生吴辅
黄裳(1044~1130)叶份
冯超骧(1880~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廖玉通(1853~1924)
罗从彦(1072~1135)宋朝经学家、诗人刘璋(1429~1511)
游居敬(1509~1571)余维新(1915~1943)
罗明(1429~1489)吴东槐(1853~1904)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