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江苏二师,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江苏省省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培训基地和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江苏省17所公办本科学校之一。1958年2月与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合并组建为江苏教育学院;1959年,学校在全国省级教育学院中率先举办普通本科教育。学校在“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复办。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1]

截至2022年10月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石湫、草场门2个校区,占地面积71.8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38.59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9.1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2.09万平方米。设有14个二级学院、3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973.23万元,建有各类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场所340个,拥有纸质图书130万册,可利用电子图书467万册。专任教师596人,高职比为46.14%,博士比为41.28%,其中国家督学、省督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省“双创博士”、省五一创新能手、省社科优青、紫金文化人才和中小学特级教师等70余人次。[1]

中文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本科专业

34个

官方网站

http://www.jssnu.edu.cn/

简称

江苏二师

创办时间

1952年10月

办学性质

公办高校

学校类别

师范类

学校特色

省属本科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4年)、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

主管部门

江苏省

外文名

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

院系设置

14个二级学院

校训

崇德敬业、求真创新

校歌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校歌》

校庆日

10月20日

地址

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草场门校区)、南京市石湫街道新河西路6号(石湫校区)

院校代码

14436

主要奖项

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现任领导

王仁雷(党委书记)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南京教师进修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1952年10月,南京市教师进修学校始建,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中学及师范学校在职教师的进修。

1953年8月,学校改名为“南京教师进修学院“。

1954年9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在青岛路1号建造新校舍。

1956年4月,南京教师进修学院改名为“江苏教师进修学院”,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成为培养、轮训全省中学教师和文教干部的重要基地。

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55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在江苏省晓庄师范举办了江苏省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同年8月又成立了“江苏省工农业余教育训练班”。

1956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将江苏省小学行政干部讲习班、江苏省工农业余教育训练班和南京教师进修学院的教育行政干部进修班合并成立“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校址设在草场门原江苏省南京工农速成中学的新建校舍内。

合并发展

1958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江苏教师进修学院和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江苏教育学院”,其主要任务是轮训教育行政于部。8月招收应届中师毕业生。

1959年,江苏教育学院在全国省级教育学院中率先举办普通本科教育。

1969年11月,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发出了撤销江苏教育学院的通知,其教职员的绝大多数及全部物资设备并入南京师范学院。

1978年6月29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作出正式批复:同意恢复江苏教育学院,校址设在北京西路77号。

1996年,学校恢复招收普通本科生,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四年制师范类普通本科教育。

200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学校基础上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设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等8个教学科研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

2003年,学校招收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师范生。

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教育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2013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2014年12月5月,学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2018年1月22日,学校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10月,学校石湫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11月,学校的锡剧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

2022年1月,经江苏省编办批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单独设置。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二级学院14个,开办本科专业34个。[5]

院系设置

二级学院

院系名称

学前教育学院学前教育
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
应用心理学
教育技术学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2]

师资队伍

截至2021年9月底,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96人,[1]另有外聘教师106人;从学历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54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1.44%;从职称结构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7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14%。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教育督学2人,江苏省教育督学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双创博士”9人;江苏省首批紫金文化创意优青3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6人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2人;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2人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7人;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2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江锡铨。

全国优秀教师:王铁军等。

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季春梅、万东升(培养对象)、田燕(培养对象)、姚苏平(培养对象)、杨思贤(培养对象)等。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万东升(培养对象)、季春梅(培养对象)、田素娥(培养对象)等。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冯保善(2016年)等。

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姚苏平(培养对象)等。

江苏省特级教师:田素娥等。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官网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实验教学和实践教育示范中心3个。[1]

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

职前职后融通的幼儿园教师“双导师制”学前师资培养。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

物联网信息安全课程改革与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人工智能背景下物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育实践、5G和物联网背景下的通信原理课程改革、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合作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面向新工科的通信设计课程改革与建设。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

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

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个):

以地方传统音乐传承为特色的卓越音乐师资培养。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音乐学、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化学、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设计、贸易经济。

省级品牌专业(1个):

小学教育。

省级重点专业(3个):

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6个):

历史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

省级在线开放课程(8门):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戏曲与传统文化、美的探寻——文学理论导引、儿童社会学、普通动物学及实验、高级office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统计基础。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

高级Office应用、儿童戏剧创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托幼机构保育卫生预警与干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儿童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概论、声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现代自然地理学、计量经济学、现代教育技术、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技能指导与训练、场地调查方法训练课程。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省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所属学院

课程名称

教育科学学院学校管理学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
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成人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成人教育)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1]

学生成绩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学生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学科、文体竞赛奖项892项,其中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17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57项。[1]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在各类学科、技能类竞赛中获奖410人次;在文艺、体育竞赛中获奖200人次。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持人

获奖等第

获奖时间

1深度构建观念与能力:化学学科育人二十年探索倪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6]

人才培养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1]

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研团队1个、校内科研机构11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生物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研究院。

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新时代师德教育中心、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2个):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交叉研究、江苏学前卓越教师发展支持体系研究。[7]

校级科研机构(11个):江苏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物理教育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所、师德研究中心、水生生物研究所、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车用新材料研究所、学前教育国际比较研究所、生物教育研究所。

科研成就

截至2019年6月,学校共发表期刊论文1615篇,其中SCI/EI收录169篇,权威核心论文79篇,CSSCI期刊论文116篇,其他核心291篇;承担科研项目39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37项,市厅级项目153项,横向项目18项,校级项目159项。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公开发表论文1403篇,其中SCI/EI期刊收录141篇、权威及CSSCI期刊收录184篇、其他核心期刊收录论文270篇,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5项。

2021年,学校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项。

2019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所在学院

项目类别

1改革开放40年儿童文学的乡村叙事研究姚苏平学前教育学院一般项目
2家谱所见宋代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梅华文学院一般项目
3美国女性“南京大屠杀”叙事文献整理与研究仇蓓蓓现代传媒学院一般项目
4中国当代文学评奖资料整理与研究马炜文学院青年项目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1]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17.20万册;订购纸质期刊1292种,1466份;本地镜像电子图书77万余册,可利用电子图书约467万余册;拥有读秀、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数据库和EBSCO、SpringerLink、NextLib等外文数据库31个。

学术期刊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面向基础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学术理论刊物。学报的特色栏目有“素质教育研究”“德育·心育”“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等。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是CECHSS教育学科类扩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核心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学术交流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先后与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海外高校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俄罗斯文化中心、西班牙文化中心和海峡两岸戏曲与国学传承交流基地,其中俄罗斯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出国(境)项目一览表(2018年)

项目大类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3+1+1项目和学期项目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交流项目3+1+1项目
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奥斯格斯分校交流项目3+1+1项目和学期交流项目
赴美国瑞德福大学交流项目3+1+1项目和学期交流项目
赴美国代顿大学交流项目学期交流项目
展开表格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统计,详情请查看资料[3]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校徽

徽志由中英文校名、图案主体、盾形外框组成,主基调为棕色。徽志的上方为毛体集字校名;四周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英文全称;中间为图案主体,由表示建校年份的阿拉伯数字“1952”和草场门校区主教学楼图案构成。

徽章为题有毛体集字校名的长方形证章,分为白底红字和红底黄字两种形式。

校旗

学校校旗为白底红字矩形旗帜,中央印有毛体集字校名,上方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校训

崇德、敬业、求真、创新。

校歌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校歌》

李新宇词,周振亚曲

怀揣母亲的嘱托,放飞金色的梦想。

秦淮碧波荡漾着我们的歌声,

千年石城见证者见证者我们的成长。

崇德敬业,求真创新,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风雨同窗呵,情深意长,

春华秋实呵,师恩难忘。

任重道远我们勇敢担当,天高海阔我们扬帆远航,

扬帆远航,扬帆远航。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了“庆元旦迎新年”活动、“风华杯”大学生辩论赛、校园廉洁文化活动月、十佳歌手大赛、学雷锋活动月等活动。

校园活动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截至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了“庆元旦迎新年”活动、“风华杯”大学生辩论赛、校园廉洁文化活动月、十佳歌手大赛、学雷锋活动月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