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尾有指植物药材,亦有指动物药材。前者是华中铁角蕨的全草、根,清热,利湿,止血;后者指孔雀的尾羽,烧焦研末,可治咽喉肿痛。

中文名

孔雀尾

别名

凤尾蕨

拉丁学名

Pterylae Pavo Mutici

植物界

雉科

分布区域

云南

植物药材

基本信息

孔雀尾 (《湖南药物志》)

孔雀尾

【异名】凤尾蕨(《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青旗草、见血生(《广东中医》3(5):26,1958),碎叶金花、退血草、地侧柏、小凤尾草、细金鸡尾、细叶野鸡尾、细叶路鸡(《湖南药物志》),地柏枝(《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华中铁角蕨的全草、根。

【植物形态】见华中铁角蕨。

植物药材

【性味】《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功用主治

孔雀尾

清热,利湿,止血。治干咳,黄疸,白浊,肠胃出血,刀伤,疮疡,烫伤。

①《湖南药物志》:"止血生肌,消炎解毒。"

②《贵州药植目录》:"治白浊,刀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撒、熬膏或捣汁涂。

选方

①治干咳无痰:孔雀尾一两。水煎服。

②治黄痘:孔雀尾一两,楼梯草一两,茵陈五钱,青蒿五钱,黄栀子五钱,黑豆五钱。水煎服。

③治肠胃出血:孔雀尾根一两。水煎服。

④治疮疡或汤火伤:孔雀尾全草熬膏,外搽或敷患处。(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⑤治刀创出血,跌扑破伤:新鲜孔雀尾叶,焙研极细粉末,撒创口上,纱布包好,不须换药。亦可用鲜叶捣取自然汁(加安息香酸适量防腐),以消毒棉花蘸汁贴创口。(《广东中医》3(5):26,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