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仗中常说的斥候兵是干什么的?有哪些作用?

在打仗中常说的斥候兵是干什么的?有哪些作用?

问题补充:斥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他是什么兵种?

1025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2 02:45:16
共有10条回答
度度狼gg

抗日神剧经常出现的桥段是,日军指挥官手握战刀大摇大摆走在队伍最前面,眼睛直勾勾盯向前方,然后埋伏在两侧的中国军队突然开火,日寇随即人仰马翻大喊大叫,其实这完全是YY,日军的战术素养如果如此糟糕,我们就是在骂自己无能了。

日军哪怕是中队级行军,也必有“斥候”在前面开路,发现情况便于主力随时展开,有关这一点,冀东抗日名将包森的战史记录非常清晰,八路军拟伏击的日军中队100余人,即前出了七名斥候(读四声)兵,携歪把子机枪一挺、三八式步枪四支,这是一个标准的日军战斗搜索小组。

(北伐军的快速搜索部队)

“斥侯”意即负责侦察和搜索的军事人员,根据考证,它起源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成型于汉代,原指在边塞专门负责察望敌情的精锐士兵,因直属于领兵“王侯”而得名,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一般由精明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兵种。随着战争水平的不断发展,“斥候”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包括打探消息、寻找水源、行军道路考察、评估地型地貌等等,在中国古代,它等于是侦察兵和特种兵的合体。

盛唐以后,倭人基本抄袭汉语用词,“斥候”成为日军的正式军事用语,专指负责侦察和搜索的前哨小队或士兵。由于日军是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国大地作战,所以对斥候兵的使用非常重视,即有武装搜索队,也有便衣侦察队,指挥官一般根据斥候的回报再做战场决心。斥候这个称谓目前仍然存在于TW军队中,其含义按台军方的《军语释要》中的解释是:搜索兵或搜索小组的统称,但是我军从未使用,多以“侦察兵”称呼。

(日军搜索部队装备的装甲车)

1942年日军进行编制改组时,侵华战争初期的四单位甲级师团全部调整为三单位(师团直辖三个联队),同时将原来师团属的骑兵联队改称为“搜索联队”,在骑兵的基础上增加汽车、装甲车或轻型坦克,调入精锐步兵骨干,成为摩托化的“斥候部队”,是师团的侦察力量和快速突击队;乙级师团或治安师团则编制有“搜索大队”,可以说日军对于斥候的使用还是比较重视的。

(第五军装甲搜索营的轻战车)

国民党军队在大陆期间的斥候部队则称为“搜索连”或“搜索营”,担负给大部队开路和进行威力搜索之任务,也是由部队中的精锐分队组成,比如1944年滇西反攻时的第53军军部搜索连,是原东北军余脉,全连下辖五个排、每排辖五个班共300余人,半美械装备,计有迫击炮5门、轻机枪10挺、每班一支汤姆逊冲锋枪,连长则是曾经做过“大帅府”警卫的少校高玉功,从编制到军衔,足可以看出搜索部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在比较流行的竞技游戏“英雄联盟”中,也有一个“迅捷斥候”的角色,角色定位就是侦察兵首领。

(日军的斥候骑兵)

王司徒吃瓜

斥候就是侦察兵,是中国古代部队的战斗侦察单位。

斥候又作“斥堠”,所谓“堠”,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里程碑,驰道边每5里设一个,与亭、驿等搭配,让人判别走了多远的路。“斥堠”的职务在这个时候就是探路的公路护卫,专门巡查道路的安全以及维持路上的秩序,带有警察的职能。

秦汉以后,斥堠就消失了,“斥候”变成了军队中的侦察兵。有说是飞将军李广从匈奴探马那里学到了“斥候”的应用,因此在汉代大行其道。不过唐宋时期则称呼为探马,探子。明代的夜不收更是鼎鼎大名。其实都是侦察兵在不同时期的称谓。

古代的这些侦察兵与现代的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他们都是作为军队的触须存在的。尤其是缺乏观测能力的古代,军队一出动,两眼一抹黑。前面是什么山,山里有什么洞,洞里住着什么妖怪,这都需要斥候去探明。

特别是两军对垒的时候,斥候需要不断的被派出,一部分前出侦察,一部分围绕在外围阻截对方侦察,还有一部分则负责部队的预警,避免遭遇敌人的突然袭击。也正是有这些斥候在,才使得部队不会出现曹丞相哈哈大笑三声:“我笑周瑜少智,诸葛无谋……”然后一声炮响,山上杀下一彪军马的破事。

前出的斥候过的就是刀头舔血的生活,有的甚至还会扮演成周围的平民来掩藏身份。某些潜入城中,攻城时举火为乱、内开城门的事儿也多半离不开这些斥候。甚至部队都没准备动,一些斥候就得千里迢迢的打探情况。他们属于《孙子兵法》中用“间”的成分,有极大的谍报性质。像明军夜不收,长期就从事着对蒙古人的监视行为。

外围斥候更像军队的耳目,他们紧随大军行动,施行战场隔离,掩护大军运动。古代战场的直接侦察手段几乎全靠这些外围斥候。他们需要撒开在荒野中与敌人的斥候对决,自己打探到情报的同时还要阻止别人得到情报。大军往往还没有正式开打,斥候们就得血战无数场。这些被抓到的探子,几乎没有任何的好下场。

至于负责警戒的斥候,他们一般不会前出的很远,只作为撒布出去的暗哨使用,但这项工作也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古代黑灯瞎火,夜晚危险重重,往往部队或城池没事,这些警戒哨探却发生了问题。

明万历年间《三万卫经历司为"窃贼"捕掳永宁堡哨夜事给巡按山东监察御史的呈文》记载了一段斥候被敌人摸哨的事迹:

"据守永宁堡卫镇抚刘维藩呈称,本月初三日辰时分,据本堡北方值了军人周云禀称:了见沿边空心样台举放炮火,左右邻台一齐接举,一面差夜不收杨彪等分投走报,一面带领马步官军出堡迎敌,途遇本台值日甲军孟尧禀称:了见境外沟内突出掩伏窃贼约有十数余骑,撞遇预差出哨夜不收洪阻二、薛祥等二名…躲避不及,被贼掳去…具呈到职。据此,缘系窃贼捕掳哨夜事理,拟合呈报。"

两个出哨的夜不收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十多骑“窃贼”,没有逃过,被贼人抓走了。

明代的《武备志》也在讲解军队编制时,很明确的列出了千总下设6个夜不收,每中军设8名,每哨设50名。

明代还有尖哨、尖儿手、哨报马军、名字很多,总的来说都与夜不收一样,属于斥候一类。有些胆子大的甚至会通过会“外语”,而深入敌营打探。

明代的《四镇三关志》描写了这些侦察兵的行径。他们辅助了一次大军出塞“烧荒”的军事行动。尖哨们预先跑到目标地点侦察,确定情况后大军出塞。大军往四处都派遣了哨探,夜不收则通过一种叫“炮架”的方式警戒联络。军士们“烧荒”结束后,“仍留尖哨守哨,原分信地。”

汉代的斥候没有明代的那么细分,但也是实打实的精锐。许多人甚至就是直属王侯将军的家丁和私军部队。除了打探消息外,还负担着情报、联络甚至刺杀的工作。

至于现代的中国,台湾省的地方武装里好像仍然管侦察兵叫“斥候”。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老王也就看了下马盖先的包包...

大多数时候,斥候就是古代的特种侦察连。当然,某些情况下也会客串一把占士邦的工作。

刚日读史

斥候,在康熙大字典的解释是:斥,有度、远的解释、侯有视、望的意思,按照史记记载:索隱謂犯秦之斥候兵也。

斥候兵在古代是一种用来侦查、反侦察的兵,类似现在兵种里面的侦察兵。

(侦察骑兵)

斥候兵在古代是一个工资比较高的兵种,在《释名》记载有五百斛的工资,具体历史记载是:

“五百斛以上还(环)有小屋曰标兵,以视敌进退也。”

为什么斥候兵在古代的作战中,有较高的工资,必然和它本身的工作性质有关系,今天我们来扒一扒! 第一项工作:提供预警信息。

古代没有现代的卫星、高性能侦察机等先进的设备,也没有先进的汽车火车交通工具,用来传递信息,那对战场信息感知如何做到的呢?

就是这些斥候兵,提前派入敌国,用来打探消息,然后将消息传回国去,让国家做到预有准备。

古代作战不像现在,说打就打,一切物资来的太容易,古代作战准备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在作战计划敲定之后,开始储备粮草、军械物资、征集运输工具等工作,远在千里之外的作战对手,是不知道这些状况的,但是有斥候的存在,这些消息会被送回到国内,也有时间做准备。孙子兵法中的料敌于先,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是他们真的会神机妙算,那是吹牛,而是这些大量的斥候存在,提供的可靠信息而已。

在《资治通鉴》中关于国家防务的策略记载:充国常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

把斥候提高到什么地位,斥候危害有多大?

(现代斥候)

第二项工作:搜集掌握战场情况 孙子兵法说了,打仗要做到知己知彼,自己好知道,统计一下全部出来了,但是知道敌人的情况比较困难。

所以打仗之前,必须掌握对手的情况,斥候就开始在这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的工作内容就比较多:

1.作战对手的主将是谁?哪里人,有什么爱好?2.主将手下有多少人,具体情况是什么?

3.作战兵力是什么情况?数量、人员组成等要素;4.装备配备情况,用的是长矛还是砍刀,步兵还是骑兵等要素。

5.战场道路情况,是公路还是土路,是山路还是没有路,以及作战地域的地形结构,哪里有山、哪里有树林、哪里有河流等要素。

(现代斥候)

6.作战地域的气象条件,下不下雨?什么时候下雨,有没有梅雨季节,刮不刮风,经常刮什么方向的风?

掌握以上信息的时候,他的工作性质有点像现在的间谍,克格勃之类,在古代都是斥候担任。

在史记上的记载: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用现代话说:把探听消息的斥候搞的远远的,才没有危险。

(斥候战)

第三项工作:化妆侦查,深入敌后,掌握战场态势。 这个工作的危险性比较大,随时有生命危险,这个时候的斥候打扮成作战对手的穿着,或者以农民的形式出现在敌国。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大汉朝,是如何运用斥候的:起皮山(今新疆皮山县),南更不属汉之国四、五,斥候士百馀人,五分夜击刁斗自守,尚时为所侵盗。

主要工作是:1.主要掌握作战对手的主将、副将、军师等主要情况,针对性比较强;2.侦查敌方的兵力部署情况,先锋谁是主将、中军大帐在哪里?先锋军是步兵还是骑兵,左右军是什么情况,驻扎在哪里?

等等这些要素。3.侦查地方的指挥方式,敌方的信号传递是如何实现的,他们用的是鼓还是旗,鼓声和旗语的大概意思,要不然自己人站在远处看的时候,只能看戏了,不知道是进攻还是撤退。

4.标记进攻和防御的重点目标。一般是敌人的特种兵在哪里啊?

敌人作战力比较猛的兵放在了哪里?防御部队用的哨楼、碉堡还有栅栏在哪里?

中军大帐的位置,专门发出指挥信号的机构在哪里?5.敌方的后勤部队在哪里,吃喝拉撒住又在什么地方,粮草有多少?

运粮草的人有多少,指挥官是谁?等等。

在《文献通考》里面记载:臣愚以为可敕北边濒塞郡县,明烽火,远斥候,深藏固闭,无令畜外露。”

这就是防止斥候来侦查的手段。 第四项工作:发出警报信号,提供预警信息。

侦查和反侦察都是斥候担任的,你有我也有,敌方部队有任何动静,都是斥候必须提供消息的,有的斥候部署在前方,有的部署在敌人的腹地,有的部署在战场周围,他们又担负不同的工作,主要的目的还是一个,及时掌握敌人动向,发出有价值的信息,让己方提前有一个判断。

(发信号箭)

第五项工作:反侦察工作。

有句俗话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你侦查别人,那别人也侦查你,这时候斥候之间就有一场暗战,因为大家使用的手段是一致的,因为大家处于同一个时代,技术条件一致,没有谁比谁更高明,所用手段相似罢了。

这时候反侦察的斥候,就在自己部队的一线部署了,看到形迹可疑的人就必须加以甄别和区分,这时候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这就是为什么斥候工作比较危险的原因。

历史上斥候被抓的也有记载:

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帐,皆俘以随军。 在《宋论》中记载:范公之镇延州也,兴营田、通斥候,修堡砦,种世衡城青涧以相策应,缓夏竦之师期,按兵不动,以观其衅。

(被抓)

这是利用敌方斥候,玩将计就计的谋略。 斥候从事如此危险的工作,那他们自身本领必须高强,这里的高强不仅仅是武艺,还有其它技能?

因此他们具备以下技能:

一是具备算的技能。

算比较讲究,主要算的内容大致如下:要会算兵力、会算行军时间、要会算粮草供应能力、要会算进军时间、还要会算距离等内容,要不然你看见敌人出发了,你就发出了一个敌人出发时间,你的消息还没有到呢,仗都打完了还有什么意义呢?

要你这个斥候是闹着玩的吗?

斥候以上计算的能力,必须是一等一的高手。

二是具备画图的能力。

画图在作战主要是显示敌人的战场态势和攻击敌人的主要目标,你传递的消息是西山口,别人没有办法理解,因此必须要具备画图的能力,尤其对敌人的兵力部署图,关键的山地、道路情况,要能画出图来,供自己人理解。

三是具备总结的能力。

信息传递是消息,撰写消息必须要有文采,还要有总结话语的能力,你说了一个事,写了竹简几百斤,怎么传递出去呢?

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用最少的字数完成最多的内容。

四是具备分析判断的能力。

就是对作战对手的一个预先判断,不能人家搞了一个兵力调整,你判断成作战行动,你这样的信息传递出去,折腾几次,你就成了狼来了的故事,要你这个斥候,自己人两天人被折腾死了。

五是具备伪装能力。

探听别人的军情,抓住就是死,伪装能力是必备技能之一,若果不会,死就在眼前,伪装能力也必须练的炉火纯青,穿当地的衣服,说当地的话,了解当地的习俗还要会说话,要不然北方人到南方三两句话就把自己卖完了,军情没得到,自己先死了。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化妆侦查,提高伪装能力:

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候。

六是杀人的本领。

战场之上,你不杀我,我便杀你,掌握杀人技能是保存自己的最好方法,所有的斥候必备技能是杀人。 七是对抗审讯的能力。

在《文献通考》中记载:至於昭、宣,武士练习,斥候精审,胡入则覆亡,居又畏逼,收迹远徙,穷窜海阴。斥候的危害多么的大!

综上所述,斥候是一个高级工种,工资那么高,是因为死的快,斥候是国家的第一道防线,不能小觑。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房生

聂作平

斥候,又称斥堠。是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其职掌就是侦察敌情,及时向主将汇报。

古汉语中,斥是远的意思,候是侦察,探测的意思。合起来,斥候就是到远方去侦察的意思。

斥候起源于商朝,在甲骨文中即有记载。后来的各种典籍中,也时有提及,如《左传·襄公十一年》:“纳斥候,禁侵掠”。如《汉书·贾谊传》:“斥候望烽燧,不得卧。”《三国志·吴书·孙韶传》:“常以警疆场远斥候为务。”

担任斥候的一般都是比较机敏能干的士兵,大多是可以快速移动的骑兵或轻装步兵。

一般来说,古代分工不像现代这么明细,斥候的工作除了侦察敌情外,还负有观察沿途山川地理,交通情况,饮用水源,驻扎营地等其它职责。

钱品聚

古代的斥候,主要就是指侦察兵。

由于时代不同,叫法也多种多样,但所执行任务都相同,目的是侦察,以及相关的军事间谍活动。

《墨子》:守入城,先以(斥)侯始。
岑仲勉《墨子城守篇简注》注释道:侯,今名侦察或间谍。

如唐朝,斥候也叫探马,也叫探骑。

(图:快马探骑)

宋朝时也称诇察(诇:xiòng)或诇逻,当时沿用唐朝旧称,也称:

诇伺。

《资治通鉴·卷二三二·唐纪四十八》:韦皋复与东蛮和义王苴那时书,使诇伺导达云南。


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外则合兵势以重将权,罢小臣诇逻边事,行间谍以离其党。

而斥候的定义,是在主力部队正式进入作战之前,进行敌后侦察活动的特殊兵种。

总结来说一句话,斥候的主要职能就是:

利用目视观测或其他侦测方法,以获取有关之敌情,天然及地形等情报资料,以为作战及战斗指导之依据。

打比方,古代没有卫星,无法通过战术卫星提前观测敌军兵力,具体的行军路线与粮草运输路线。

而冷兵器时代又必须要求双方近距离作战,因此斥候的职能,就是在战争开始之前,以探踪的方式找寻到敌军踪迹,再通过目测预估敌军总兵力大概有多少,粮草有多少,并且对四周的地理等自然条件,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最终汇报给本方指挥官。

四个字概括,刺探军情。

当然特殊时期的斥候,还兼备扰乱敌后的工作,如焚烧粮草,刺探指挥官具体位置等特殊行动。

所以总结来说,古代斥候就是现在所说的侦察兵。

然而经过时代发展,现代战争中由于军事科技的进步,按照不同方法,侦察兵的侦察方式,又可细分为如下种类:

一、先遣侦察:指先派遣侦察员,于大部队未到达预定作战目标区域前潜入侦察。

而先遣侦察又可分为两栖侦察与武装侦察,前者是派遣接受过两栖作战训练的侦察人员进行特种侦察。

(电影《勇者行动》中的两栖侦察兵)

后者则是派遣一支战斗小组,配备一定程度的火力,借由战术运用以获取敌方情报,我们常见的美国大片中,经常出现潜入热带雨林的特种作战小组,也可视为此类侦察兵。

二、雷达侦察:运用雷达技术侦察敌机动向。

(图:TRML-3D侦察系统与目标捕获雷达系统)

三、海上侦察:配备雷达与声呐系统的军舰,侦察敌机与敌舰的同时,也可侦察潜艇,完成反潜等任务。

四、空中侦察:搭乘侦察机等航空器,侦察员对目标区域进行目视或拍照侦察。

而近年来,空中侦察已逐渐向无人机侦察方向发展。

五、高空侦察:此类侦察较为特殊,因为高空侦察所依靠的航空器目前极为有限,一般指美国的SR-71。

六、太空侦察:间谍卫星。

七、电子拦截侦察

(图:美军EP-3电子情报侦察机)

以上就是现代军事中较为常见的侦察方法,但随着时代在变,往后的侦察方法还会发展出更多种类,而得益于技术的突飞猛进,只会更加的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军事秘闻,带您发现更大的世界。

漩涡鸣人yy

根据斥候来报,敌人人出现在哪个地方……这是电视剧里面在两军交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场景,关于这个斥候,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一两分了,就是侦察兵。

古代不同于现代,现代有高超的通讯环境,以及天上有卫星,地上面有雷达,可以对敌人进行照射,甚至于只要在家里坐着,就能够绘制一张高清的作战地点的地图。

但是对于古代来讲,这一切都没有打仗的时候,双方都只能够靠一些向导来绘制,制定作战计划以及行军路线,周围究竟哪个地方容易埋伏敌人,哪个地方地势高,哪个地方地势低?

直到汉朝的伏波将军马援才制造了沙盘,让当时所有军事人员大开眼界,但是账还是要打的,你不能够说你不了解地形,最后中了别人的圈套,然后你的军队输了,这里一点儿责任都没有,所以打仗的时候,我就必须要有一些人出去侦查情况,或者是刺探敌情,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过去侦查一下地形。

这些人统称为斥候,事实上就是一些侦察兵,《孙子兵法》里面规定50里是一个警戒线,也就是说敌人一旦进入50里那,那你就需要警戒对方发起突袭。

如何确定你与敌人之间的位置,这就是侦察兵所需要做的事情,每天需要不间断的侦测敌人究竟在哪里,汇报敌人的详细情况,以及当地各地方的地形究竟如何,这一切都需要人工去完成,人工指的是哪些人工作呢?就是这些斥候。

等到了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帅领自己的骑兵部队进入大漠进行作战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斥候日子更苦,他的警戒的距离拉到了数百里,甚至于上千里,当时的骑兵部队上千里的距离,几日就能杀到。

所以对于一支军队来讲,斥候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东西,且敌人也不是傻子,他知道你会放出其他的人过来正查呢,所以他也会派出自己的猎杀部队,专门猎杀那些地方的斥候,(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石塘网)很多时候这些斥候都是需要精心地进行照顾,否则的话,一旦这些人背叛给你带来假的消息,或者这些人被敌人抓住意志不坚定,而选择给敌人带路的话,那你就危险了,所以斥候在军队里面所得到的东西比较多待遇也比较好。

但是其实我们仔细去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斥候,事实上日子过得也挺悲哀的,为了能够完成任务很多次后需要不间断的进行来回奔波,甚至于有可能冒着生命的危险,而在第一人的周边进行游走,做斥候这块儿料,不仅要求心明眼亮,聪明老练,而且更要熟悉当地的地形,并且要熟悉敌人的作战形式,作战方法,这些游走在最前线的,在刀尖上面跳舞的舞者是最接近于死亡的。

灵石蕴

斥候、探马、健步、夜不收……

这四个词语叫法不同,意思都差不多,指的都是侦查兵,是专职打探敌情、消灭对方暗探的古代军队组成部分。那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军师刘伯温曾经说过,行兵之法,斥候为先……

老祖宗打仗都打出花来了,他们会尽可能的避免仓局接战,行军打仗总要了解对方实力如何、布局如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古代又没有什么间谍卫星,当然要派遣相应人员去侦查,去侦查的这部分人,就叫斥候

据说其名字来源于殷商时期的诸侯国,那时候诸侯国的有一作用叫“为王斥候”,后来根据具体作用,斥候称呼逐渐演变成见名知意的探马、健步、夜不收等,影视剧上经常用探马,比如什么探马来报等,通俗易懂

早期斥候并不成建制,随意性很大,多由将军临时性指派,大约在唐朝时,开始成建制存在,有专门的健步营,战时专职打探敌情,传递消息。后来健步不知道怎么变成专职送紧急信件的了,也不知道什么鬼,估计一人多用吧……

后来因为白天打仗,晚上也得侦查敌情,这负责侦察的兵种称呼就变成了夜不收,不过叫法各地方也不统一,还是健步、急脚的乱叫,个别地方还有叫缉事军的

古代夜盲症居多,晚上能出去的都是牛人,军中夜不收更是高手,不知道从哪朝起,这夜不收有了仪仗职责,兼职给高官当仪仗护卫。如史书记载,某某出巡,夜不收开路。都成荣誉加成了……

综合起来说,这个斥候作用,就是侦查敌情、送信、仪仗队……

众森淼

斥候差不多就是侦察兵的意思。

斥候最早的意思类似于今天的警察或者是联防队。到了秦朝时期大概就是侦查兵的意思,后来唐朝时改为了探子或者探马这样的叫法。今天台湾地区还有人用斥候这样的说法,在大陆用这种说法的人或许很少了。

斥候的作用很重要,或者说侦察兵的作用十分的重要。

他们大多都走在自己大部队的前方,或者会化作平民,又或者其他方式,远离大部队,去获得有用的信息,并且反馈给大部队,从而为己方获取有利的作战条件。这种就可以说其是斥候了。

举个例子来说明或许会简单些。

在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据前方探子来报。”这里的探子意思就和斥候差不多。

在战争期间,他们搜索情报传递情报,甚至还有可能卧底于对方军中,相信在如今那么多的抗日神剧的轰炸下,这也是不难理解的。

还有一种也可以说是斥候兵,那就是前锋部队。也就是负责近距离探索的那种部队。他们距离大部队不远,但是也是要负责探索任务。以平型关战役为例,他们在进入地势危险之地,就会派出这些人。

在电视剧《亮剑》中也描绘过他们,就是在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日本增援部队中就有一支,也就是拿着一堆小圆圈在前面扫雷的那一波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可以算作斥候兵的一种。

军武小咖

在古代的战争当中,每一支正规的军队都拥有着很多的兵种,他们各自有着自己不同的职能,我们也能够在很多历史书中读到“斥候兵”三个字,那么斥候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他主要有是做什么的呢?

在很多大型战争中,斥候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斥候,就是有侦察的意思。斥候兵就是用来专门用来侦查的兵种。在不同的朝代,斥候都有着不同的称呼,就比如说唐朝时期诸侯并被人们叫做探子。关于古代打仗时一般都是集体作战,所以如果不及时进行侦查,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而且斥候兵负责的侦查范围很广,不光侦查敌人的状况,对于周围环境的侦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斥候兵不仅需要很强的侦查能力,而且敏捷性和警惕性都必须很高的,这就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够达到,也不是所随随便便就可以成为斥候的。

努力的黄小爬

斥候,又称斥堠,工种相当于是现代的侦察兵。主要分为步兵和骑兵,一般都是选择行动比较敏捷的人担当!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兵种。据说起源于汉代!

在文献《墨子》《秦简》中都要出现斥候的身影。所谓守入城,先以候始。但是在那时称为候,正式称为斥候应该是在汉代开始!

斥堠主要负责的就是巡查各处的阻挡设施,以便能够抓捕盗贼。秦汉以后,军中就不在设立这个职位。而是称远出侦查的侦察兵为斥候。


唐宋后伺候根据不同的装备称为探马或者探子主要工作就是到战地附近打探敌方消息,探查环境和地理位置等。而且他们的格斗技能和武器掌握都强于他人,并且非常擅长隐藏于人群中~

其实伺候的工作范围还是挺广的,解决敌方的暗哨,刺杀头领,刺探军情都是他们的工作!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