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王朗撕逼,我感觉王朗说的好有道理,怎么办?

诸葛亮王朗撕逼,我感觉王朗说的好有道理,怎么办?

诸葛亮王朗撕逼,我感觉王朗说的好有道理,怎么办?

1010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2 01:48:16
共有5条回答
每日趣评

有一点可能大家不注意,之所以诸葛亮最后能够骂死王朗,让观众听着直呼过瘾,是因为电视剧的台词跟原著所写有所改动。王朗所说的台词基本没有变,但是诸葛亮的台词有所增加。

诸葛亮和王朗对时局的分析都差不多,差别是在正统的辩论上,王朗认为,曹操扫清六合,铲除天下分裂势力,基本统一了半壁江山,是天命所归!

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 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

其实这段话说的很有道理,也是当时的事实。汉室衰微,群雄逐鹿。曹操以一人之力,征伐大半生,统一了半壁江山,居功至伟。难道不是天意所归吗?那么诸葛亮的思路是什么呢?

诸葛亮的思路是从正统地位上来突破,曹操和王朗同为汉臣,既然生为汉臣,就要手举汉室旗帜,平叛叛乱,整合天下,还纲纪于大汉,而不是谋权篡位,倚强凌弱,妄图改朝换代!

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

诸葛亮在组织言语时用词极具感染力,嬉笑怒骂,举重若轻,立足于人伦纲纪,然后进行人身攻击。

诸葛亮在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时出发点不变,认为王朗身为汉臣,却做了魏国的狗。而且不顾廉耻,在阵前嘤嘤狂吠,妄图说服一个忠心汉室的人,岂不是盗贼劝人从良一样可笑吗?

你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 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最关键的是电视剧中,诸葛亮最后骂战升级,直接将王朗比作一直断脊之犬,这让70多岁的王朗受不了,一下子给气死了。

(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 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其实这几句原著中是没有的,电视剧为了效果特意进行了改编增加,增强了诸葛亮嬉笑怒骂的力度,让人直呼过瘾。

至于题目中所说的,觉得王朗说的好有道理。只要你喜欢曹操,喜欢曹魏,那么你认为王朗说的有道理就对了。但是如果你喜欢刘备,喜欢蜀汉,那么你会觉得诸葛亮说的好有道理。不冲突,立场不同而已!

本回答独发于石塘网,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历史微探索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从最初的陈胜吴广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中国的天下就已经不是一人,一家的天下了,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也就从根本上站在一种公正的角度上看待他两人的说法,而不从一种偏汉或偏曹的角度,那么他们二人谁说的更有道理呢?

诸葛亮剧照


对于王朗而言,虽为汉臣,但从真正角度上来看,并非他背弃了大汉朝,而是大汉朝背弃了他,如果大汉依旧强盛清明,请问还会有农民起义,还会有军阀割据,最后三国鼎立吗?如果非说,即使如此,也不应该背叛,不然那就是汉奸,那刘邦曾经也是秦朝人,也还是秦朝的基层官员,他建立了大汉朝又该如何说呢?难道非要区别对待?他做的就是顺应天意,别人做了就是叛国汉奸?所以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王朗的角度上来看,他说的也没错,顺应天意,归附天下大势。

但是对于诸葛亮来说,他说的又如何呢,从他的角度上来看,天下是汉室的天下,虽然目前大乱,但是还有刘皇叔在中兴汉室,而王朗身为汉臣却甘为曹操的下属走狗,这就是不忠不义,这是从诸葛亮,从汉室的角度上来说的,在拥刘反曹的三国演义中,自然觉得汉室才是对的,觉得诸葛亮说的有道理。

但是所谓成王败寇,自古有之,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上来看待,其实若是站在中立的角度上来说,王朗所说还更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不然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王朝更替了。

泊图泊途

我也觉得王朗说的有道理啊,王朗之所以被喷死,因为他传统观念依然健在,还有羞耻心。相比于诸葛亮的喷人,王朗发言的确也是遵循历史规律的。

(唐国强老师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诸葛亮可以说是喷子界的鼻祖,将人比作牲畜的前辈,看看诸葛亮都说了些什么,影视剧直接骂道“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 将王朗比作断了脊背的狗,还叫。

还称朝上的官员为朽木、禽兽、狼心狗行之辈、奴颜婢膝之人,骂的其实就是王朗。还称王朗白活76岁,白头发老贼即将命丧黄泉。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最经典王朗形象)

反观王朗,言语中虽然有嘲讽,但是毕竟没有骂人,主要还是歌颂曹操。嘲讽诸葛亮“倒戈卸甲,岂不美哉”比起诸葛亮来说温柔许多。

历史存在更迭,汉朝腐朽,势必国家要重新整合,此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对于天下来说并非好事,谁不想生活在太平盛世中,所以天道有常、神器更易,归曹操这个有德之人,不过他却没说曹操屠城这样的事,也算是捡好的说。

王朗区区一文官,只能顺应局势,他又没有诸葛亮近乎妖道的呼风唤雨能力,倘若认死理,必然就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在大魏广袤的土地上,只能帮助魏国统一中国。他的执拗对历史来说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王朝的破灭,自然有中间人的承上启下,朝代可以拦腰折断,但是人却要做出抉择。魏晋前朝功臣的儿子有些却是后朝的功臣,比如荀彧父子,贾逵父子,王朗并不突兀。只能说是一种选择罢了。

不过历史上的王朗是病死的,不是被喷死的,小说对这个王司徒丑化了。

兮兮说事儿

诸葛亮阵前骂死王朗,堪称《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

经典的“诡辩”桥段:二人说的其实各有道理

电视剧中的相关情节更是被很多网友截取,甚至被恶搞。

那么,诸葛亮和王朗究竟谁说的更有道理?

其实,我觉得站在双方的角度,都各有道理。这段对话堪称是中国古代诡辩的最高境界。只不过,罗贯中的立场是“扬刘贬曹”,所以才故意杜撰出这样一个情节,其目的是凸显诸葛朗的英明智慧,也借诸葛亮之口说曹魏政权来得不正。

王朗的发迹史:脑回路奇怪,先投孙吴又投曹魏

查《三国志·王朗传》,并没有这段情节,而且王朗也不是死于阵前,而是病逝而亡。

那么,真实历史上的王朗究竟是个什么人呢?

他应该是一个纯粹的儒家学者,从小就阅读经书。

因为学问好,所以在东汉末年被推荐为茂才(其实就是秀才,因为避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名讳)。王朗这个人比较死脑筋,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开始的时候就打算保护汉献帝。

汉献帝很感动,封他为会稽太守。结果,他也是命不好,正赶上孙策率军队跨国长江攻打会稽。王朗的功曹虞翻就跟王朗说,咱们也打不过孙策,不如逃跑吧。

王朗坚决反对,“我是汉朝的官员,应该守住城池”,于是出兵与孙策作战。你一个儒生哪里打得过孙策,最终兵败如山倒。孙策看他是个儒雅之士,没有惩罚他。于是,王朗投降了孙策。

后来,曹操知道了这个人,就向征召他。王朗于是,赶忙脱离了孙吴的阵营,自己走了好几年才走到曹魏地盘。

你们看,王朗的脑回路是不是有点奇怪。你要是知道自己打不过人家,要么你就逃跑,要么你就早早投降。损失了不少人的性命,拼了个鱼死网破,既然你那么有气节,为什么不自杀呢?还最后投降了,简直无法理解。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罗贯中虚构诸葛亮骂死王朗细节,不是凭空杜撰的,而是根据他的性格。

王朗有“诡辩”气质:曾因生孩子的事跟魏明帝说了一堆废话

在《三国志》中,作者陈寿也记载了,王朗这个人有诡辩潜质。

话说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后,皇子先后死亡。后宫怀孕的嫔妃也很少,曹叡很犯愁。于是王朗就上奏折说:想当初啊,周文王十五岁有周武王,后来又有了十个儿子。武王后来生周成王,周成王也美什么兄弟。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有圣贤道德。

所以说,生育这个事有早有晚,生的孩子也有多又少。陛下您非常英明,虽然现在孩子不多,而且也比周文王生周武王年龄大。那该怎么办呢?

广娶后妃?那也不靠谱,秦汉末年很多皇帝都有成百上千的后妃,可是汉子也很少。我认为,生孩子这事,重要的是在一心一意,不在于求多。

因此,我看到皇上您儿子少,我很忧心。祝愿您能像轩辕黄帝那样,有二十五个儿子。

我觉得,王朗简直是说了一堆废话,但是安慰了曹叡,也将曹叡种种夸了一把。可见,王朗的口才不是白给的。

诸葛亮vs王朗:诸葛亮人生攻击加骂大街!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王朗那么有自信,觉得自己凭三寸不烂之舌,可以让诸葛亮乖乖投降。

王朗在劝说诸葛亮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演说文章。王朗先说了天下大势,什么黄巾起义,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太祖武黄帝,就是曹操,因为他的雄才大略,才安定了社会。

所以,曹操夺取天下是天命所归!你诸葛亮有大才,为什么要违背天命呢?

可以说,王朗这里面有三个转换,第一个是说了一个共识,也就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先奠定了大家的共识之后,于是开始第二步,偷偷加入进了主观的看法了,曹操平定天下,这个勉强也算是客观的现实。

但是,由此证明曹操是天命所归,这就完全是自己主观的推论了。

到了第三步,就完全是自己的主观臆想了。你诸葛亮很厉害,就应该顺应天命!

应该说,王朗的这篇演讲,在从第二步跨到第三步的时候,转换的不好,给了诸葛亮还手的余地。

我觉得《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除了腹黑之外,还有种“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气概!诸葛亮一张嘴就先人生攻击,我们可以看到,王朗在演说的时候,没有一句侮辱诸葛亮,甚至还捧他。

但诸葛亮一张嘴就是人生攻击,什么说的都是粗俗的话,然后也说了一下客观原因,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后来就直接说他先投孙策,后投曹操不光彩的历史。然后说天下人都想吃他的肉!你还好意思在这里谈什么天命!

对于深受儒家影响的人来说,气节和面子很重要。估计王朗此时都蒙了,你这怎么突然就骂上街了。

最后,诸葛亮说: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于是,王朗吐血跌落马下而死。

我们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厉害的是,节奏把握得特别好,开头平和,然后循序渐进,节奏加快,最后重重一击。而且是不就事论事,直接人身攻击!

所以,我觉得王朗说得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没有诸葛亮更放得开。当然,双方各为其主,说得话都不能说客观,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进行辩论而已。

九山君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舌战: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一段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朗》: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王朗在阵前欲劝降诸葛亮,不料反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他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

不过居士我看了他们舌战的原文后,深深的感觉:王朗说的还挺有道理的!相信很多网友与我有一样的感觉吧。下面居士我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王朗说的有道理,已经为什么他会被诸葛亮骂死。

王朗提出的第一个论点是:天下自桓灵二帝以来,群雄割据,盗贼蜂起,“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而曹操(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是天命所归。

王朗这么说,确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经过黄巾起义、董卓专权等一系列事件后,东汉已经算是灭亡了。汉献帝有名无实,既没有兵马,又没有地盘,只能带着一帮同样有名无实的官员大臣东躲西藏,最后在洛阳讨生活,日子过得很苦逼。而曹操作为一方诸侯,他的兵马、地盘全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来的,并不是从汉献帝那里夺过来的。曹操虽然是权臣,但他与之前的王莽、之后的司马懿不一样,曹操跟汉献帝的关系更像是合伙开公司:曹操出钱,汉献帝出招牌,虽然公司名义上的董事长是汉献帝,但公司里的资产全是曹操的。就算没有曹操,汉献帝也没有权力,说不定哪天饿死了都没人管。

王朗提出的第二个论点是:曹魏代替刘汉乃是禅让,并非篡位,所谓“应天合人,法尧禅舜”。

王朗的这个说法,也难以反驳。因为曹魏代汉之事,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从程序上看确实是没问题的,是汉献帝主动禅让。就算诸葛亮有不同意见,可汉献帝还活着呢,汉献帝都没说什么,哪里轮得到诸葛亮着急呢?

所以,王朗的话看上去确实很有道理,较难反驳。如果诸葛亮就此跟王朗展开辩论,必然夹缠不清,很可能导致士气低落。所以诸葛亮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直接对王朗展开攻击。

诸葛亮一上来就点明了王朗的弱点:“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王朗的身份是汉臣,所以有些话别人能说,但王朗不能说。

接下来诸葛亮指出,为什么汉朝最后衰败了呢?就是因为“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诸葛亮的言下之意是,你王朗这样的汉臣就是朽木、禽兽,狼心狗行,奴颜婢膝,就是你们这帮人不干人事,才让社稷倾覆,生灵涂炭。

正如诸葛亮接下来说的,王朗身为汉臣,“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怎么能得意洋洋的说出曹魏代汉乃是“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呢?这一下击中了王朗的软肋,可谓精准打击,斩首行动。

然后诸葛亮开始用恶毒的语言对王朗进行人身攻击,说“他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说他“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说他是“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这一下一下都戳在王朗心里,所以骂得他死在马下。

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会感觉王朗试图与诸葛亮论说道理,而诸葛亮却直接辱骂王朗,一点风度也没有。但是要知道,这可不是辩论比赛,而是另一场战斗——宣传战。既然是战斗,所谓“兵者,诡道也”,就需要出奇制胜,虚虚实实。王朗的言论,就好像摆开战阵,想要正面决战,而诸葛亮却是直接派出刺客刺杀地方主将王朗。你可以说诸葛亮的行为不够光明正大,但确实有效,一击制胜。

而且王朗的身上确实有污点。当时的人们讲究忠义,你王朗身为汉臣,就理应为汉室尽忠,不能改换门庭投到曹魏麾下,更不能替曹魏来劝诸葛亮投降,毕竟诸葛亮代表的是蜀汉,而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打出了兴复汉室的旗号。所以王朗说这话理不直气不壮,被诸葛亮抓住了弱点。哪怕是曹丕来了,也无话可说,因为曹丕也不能否定忠义。

王朗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换个人来说可能就没问题了。比如曹真,他没做过汉室的官,一直跟着曹操打天下,只需对曹魏政权忠义,无需对汉室效忠,这叫各为其主。但是王朗做过汉室的官,身为汉臣,却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得意洋洋地想要劝降诸葛亮,最终只能是自取其辱。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