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诸葛亮,为何要在《三国》中安排被当众骂死?

王朗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诸葛亮,为何要在《三国》中安排被当众骂死?

王朗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诸葛亮,为何要在《三国》中安排被当众骂死?

1011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2 01:48:06
共有5条回答
苍山远客

安排王朗,就是要反衬诸葛亮的聪明智慧。王朗在三国中虽然出现不多,但从有限的文字中,也知道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曹操身边庸才是不多,能助曹家夺了汉室江山的人又企是庸才?能身居高位的人能力能差么?王朗其实也是牛人一个。这样的牛人竟然被诸葛亮给骂死了,你说诸葛亮口才有多好,看人有多准?骂死王朗其实就衬托诸葛亮神人智慧的神来之笔!

郭桂茂

因为这是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的体现。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从奴隶制,封建制,到民主共和制,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其中,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到武昌起义推翻清王朝,这漫漫长夜般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就是封建制度牢牢控制的社会。杀人无数、功成万骨枯的封建帝王们,为了牢牢地控制住自己的江山,并使它能千秋万代地传递给自己后代子孙,往往不惜一切地美化自己、神话自己,向老百姓灌输君权神授的封建忠君思想。刘邦的“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即出于此心。久而久之,老百姓也就被洗脑了,对皇权顶礼膜拜,绝对忠诚,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而且,王朗作为汉室旧臣,投靠曹操,被自封为汉室正统的刘备、诸葛亮抓住了把柄,作为不忠不义的叛徒横加羞辱,气的吐血而死,这样的写法,是符合当时的统治者的政治正确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也许,作者这样写,也是向当时的统治者表忠心,以使自己的作品能够面世,不被查封和刁难的无奈之举吧!

百邦

亮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提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乃归有德之人,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道:“吾以汝为汉朝老臣,必有高论,没想到竟出如此粗鄙之语。王司徒之生平,吾素知之:汝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皆愿生啖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两军阵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将归于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先帝!最后一句: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朗听罢,一口气没上来,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这段确实非常精彩,不但是罗贯中在三国志中根本没有的历史记载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想象的原创,而且老版三国电视剧的编剧也在三国演义的原话基础上进行了改变和加工,总之是非常成功的戏剧冲突情节。

但在历史事实上,王朗和诸葛亮虽然都是生活在汉末到三国时代的名人,但是两人从来没有见过面,更不可能在两军阵前互相理论,那么罗贯中为何特意安排王朗当靶子被诸葛亮骂死,而不是别人这么倒霉呢?这其中必有缘故!瀚海狼山认为这和王司徒的生平简历直接有关。王朗,生于?-死于,公元228年11月,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临沂市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汉代的东海主要是指现在的黄海,现在的山东日照、临沂东部一直到苏北沿海一代,都属于东海郡的范围,这里出过不少历史名人。都以东海人自居。而诸葛亮年轻时候在老家沂南县,和郯城都属于今天的山东临沂市的范围。因此两人可以说是老乡。

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也算是做过一方大员。当然这个不小的官,是属于东汉朝廷的高级官员。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孙策南攻会稽,王朗率军抵御,终为其所败,并在逃亡途中被孙策擒获。之后应丞相曹操辟命,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许昌,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王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政权篡汉正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王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

由王朗的简历来看,在汉末的大混乱中,王朗除了被孙策击败,丢了汉朝交给他管理的绍兴外,基本都是顺风顺水,步步高升,最终以高官厚禄寿终正寝,甚至还有死后的谥号。能混的这么好,被诸葛亮骂“助曹为虐”,肯定是有根据的。王朗显然是曹操父子篡汉的积极分子。而且王朗最早是汉朝高官,守土无方,被孙策俘虏;又屁颠屁颠的跑到曹操的手下步步高升。说他是一人事三朝,为三姓家奴也不为过。这种无节操的知识分子,即使飞黄腾达,肯定在过去也是被大家看不起的。更要命的是,王司徒居然是司马炎的亲老姥爷,这明摆着和搞掉曹家的司马家又有很深的一腿。可以说王朗简直就是东汉到三国时期,排名第一的政治变色龙。罗贯中特意编排他被诸葛亮当众骂死,一点也不奇怪。

婚纱摄影PDL87030888

在诸葛亮眼里,王朗只是一个理论上有一套,并没有干实事能力的人,这样的人遇到孙策这样一代枭雄,只能是被人兼并。纵观王朗一生,这样一个看法基本是正确的。诸葛亮北伐,打的是复兴汉室的口号,让这样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死于骂战之中,既体现了诸葛亮的“能言善辩”,又体现了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正当正义”,可谓是一举两得。

演义当中诸葛亮骂王朗,也突出了“折节”一事,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气节的重视。王朗一生对文化对司法是有一定贡献的,但就因为曾经的“折节”就被曹操嘲讽,后世又被小说家贬损,也实在是让人无语了。

北冥无鲲

表面上看是在写王朗,,实则从侧面更进一步描述诸葛匹夫!!王朗本想仗着自己才华羞辱诸葛匹夫,,不成想诸葛匹夫魔高一丈,把自己给骂的吐血身亡!更反映出诸葛匹夫的语言组织自己表达逻辑的能力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