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卫国国家实力并不弱,后来是如何衰落的?

西周时期卫国国家实力并不弱,后来是如何衰落的?

西周时期卫国国家实力并不弱,后来是如何衰落的?

1006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2 00:35:14
共有2条回答
夏目历史君

谈到卫国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第一反映往往就是“嘬尔小国,不足挂齿”,但其实卫国在刚开始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弱小,它曾经在影响力上也是个大国。但在后来,在其他诸侯国慢慢图强之后,它却因为一些内外部因素,逐渐衰落了,那它到底是如何衰落的呢?我们这里来了解下卫国的兴衰史。

卫国的兴起

卫国封于西周初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早的诸侯国,最早的国君是为卫康公,这在《左传》《史记》《逸周书》等史籍之上曾经明确记载过。卫国封国的时间是在东宫相成王伐三监之后,毕竟那个时候的殷商故地再怎么说也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不派亲近之人前去管理恐会生变,于是便选择了文王的幼子,也就是康叔,卫国就此建立。

整个卫国在西周时期十分强盛,在政治之上,更是显赫一时,这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康叔自己就很有能力,尤其是在三监叛乱时,坚决的支持周公去东征讨伐,这份果断的胆识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而且除了口头之上支持以外,康叔还一马当先,带兵跟随周公上战场,这让周公十分动容。

除此之外,周公和康叔的关系也十分的亲近,《左传》之中就明确记载了“大姒之子,唯周公、康叔为相睦也。”而东征胜利之后,周公便将殷墟故地这片对于周王室来说十分重要的土地封给了康叔,可以说这时候的康叔在东方大地是风头无二。

成为卫国国君之后,康氏也不曾懈怠,在《史记》之中就记载着“康叔之国,既以此命,能呵集其民,民大说”,不仅《史记》一家之言,包括像《左传》等书籍之中也有很多夸奖卫康叔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卫康叔在位期间对卫国确实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而在西周晚期,也就是卫武公继位期间,卫国真正的达到了政治之上的顶峰时期。西周末年,周厉王荒淫无道,最终导致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而国不能一日无君,于是由共伯和执掌国家政治,而从《竹书纪年》《左传》以及不少考古发掘里来看,共伯和应当就是卫武公。而共伯和上位之后并没有骄矜自得,而是勤恳执政,《吕氏春秋》之中就记载着“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

可以说在整个西周时期,卫国政治影响力十分强大,而由于政治上的稳定与影响力的提高,为卫国的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因此,卫国的经济文化也在这样的稳定之中迅猛发展着。而在当时农业也依旧是立国之根本,卫国原为殷商故地,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加之之前有长时间耕作历史,农业基础扎实,使得农业发展十分便利。

除了农业经济十分发达以外之外,卫国的手工业在当时也很发达,比如说考古队就曾经在不少的卫国墓之中发掘到过很多精美的西周青铜器,除了数量多且精美的青铜器之外,一些精美的漆器和玉器也是陪葬品中的“宠儿”。 除了考古发掘之外,还有不少的当时的诗歌侧面表现出了当时发达的手工业,比如说在《诗经》之中就有这些手工业制品的描述,像是说玉器、象牙器制作工艺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等,《诗经》作为一部民歌总集,足以说明当时的这些手工制作工艺已经很是普遍,由此便可以推断出在当时,卫国的手工业十分的发达。

卫国的衰败

不过虽然说在西周时,卫国一度十分强大,但是到了春秋之后,卫国的地位便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滑,到后来的春秋时期,不仅没有了曾经强国的影响力,还甚至一度被灭国。

而至于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怪卫国的国君们与他们的错误战略规划。春秋时期的卫国仅仅在500年间就换了33个君王,君王更迭速度极快,由此便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卫国的政治十分的不稳定,父子君臣之间互相争夺权力,导致国家的实力一再下滑。

而卫宣公继位之后,卫国更是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卫宣公并非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此人十分淫乱,史书上记载他“上烝夷姜,下取急妇,淫风化于国中”,上梁不正下梁歪,从卫宣公便可以看出卫国的淫乱的风气,而在《诗经》的不少篇章里,也写到了当时卫国的贵族统治者们荒淫无道的行为。

周王朝建国之初,便已经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传统,是立国根本,但是卫宣公却并没有这么做,相反,他残杀了当时的太子以及贤公子,而立了自己宠爱的庶子为太子,这便是卫惠公。

卫惠公继位名不正言不顺,自然引起了其他人震怒,尤其是辅佐太子和贤公子的大臣们,于是就引发了叛乱,这样的事情在卫国王室里并不少见,这样残酷的宫庭内斗使得国家慢慢积贫积弱,后来衰败自然也成为了必然。

卫国国家内部局势混乱,但或许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它开始发动外部的战争,而这个错误的对外战略也成为了压死卫国的最后一颗救命稻草。毕竟发动战争,就是赌博,胜利了自然没事,胜利会掩盖一切矛盾,但若是输了,那就真的一切都没了。

而卫国很不幸,偏偏就是后者。 公元前722年,卫国挑起战争,攻打郑国,但卫国在战争中却没有在强大的郑国身上讨到好,甚至于在公元前719年,联合了其余三国攻打郑国时依旧落败,不仅国家颜面尽失,国家实力更是被狠狠削弱。

公元前715年,出于自身的称霸需要,齐国调和卫,郑两国关系,而公元713年,郑国讨伐鲁国时,卫国真的就派兵相助,这反而惹恼了鲁国,鲁国联合齐国、宋国、陈国和蔡国一起攻打卫国,公元前666年,卫国还傻傻的和称霸的齐国作战,最终国家实力越打越弱小。


可这个时候国君不反省自身,而是更加的骄奢淫逸,最终戎狄入侵时,整个国家分崩离析,卫懿公被杀,卫国亡国。

而后期卫国虽然接受了齐国、宋国等国的帮助,再度复国,有过一个短期的振兴,但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卫国,却已经大不如前了,已经无力和其他诸侯国一争高下了,甚至成为了四周诸侯国瓜分的对象。《史记》之中记载到卫昭公时期,“三晋强,卫如小侯,属之”,说明那个时候的卫国便已经成为了墙头草的附庸国家。

而到了卫元君时,秦国便已经把六国打的差不多了,于是便有了“元君十四年,秦拔魏东地,秦初置东郡,更徙卫野王县,而并濮阳为东郡。”那个时候的卫国便只有野王县了。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将卫国的最后一任国君角废除,这个绵延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卫国自此是真的灭国了。

不过虽然它的存在对于秦统一全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后期的它被迫迁野王时,弱小的已经不引人注意了,它更像是一个自治州县,算是名存实亡了。但它无疑还是留下了一个好的名头,毕竟在正式的形式上,它确实是亡于六大强国之后,没有亡于秦始皇之手,享国祚九百多年,比周王朝的八百年还多。


参考史料《左氏春秋》,《史记》,《诗经》等

小马哥眯眼看天下

商朝灭亡后,西周分封,卫国封在华北平原,占据大片肥沃的土地,这其中包括两座著名的城池,朝歌和邯郸。

  朝歌,曾是商朝都城,后来又是卫国都城,因此繁华富丽,成语“朝歌夕舞”、“朝歌夜弦”,描述的就是朝歌那醉人的大场面。

  邯郸,也是一座大城,在卫国来说仅次于朝歌,后来战国七雄之一赵国,正是将邯郸作为都城。

  卫国曾经是东方的方伯,号令东方各路诸侯,西周时期卫国与楚国一样,领土面积也是超级大国,可以算是西周时期超级大国,春秋初年卫武公更是因为护送周平王有功,加封为第一等的公爵。

  谁也未曾料到,仅仅一百年之后,卫国就沦落到被太行山上赤狄灭亡的命运。强大的卫国,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沦落的呢?

  卫武公加封公爵之时,卫国国力达到极盛,可惜的是这位雄主只做了两年公爵便去世。随后卫庄公即位,他在位二十三年,卫国和平昌盛的日子也只有这二十三年。

  卫庄公死后,几个儿子争立,在长达三十六年的时间里,卫国国君之位,由三位公子轮流坐庄。这一时期卫国没有一日太平可言,内耗中的卫国开始走下坡路。

  就在卫国产生内耗的时候,卫国南部崛起一个小霸主郑庄公。郑国在春秋初年扩张迅猛,地缘上与卫国产生了矛盾。几乎是在郑国最强盛的郑庄公时代,卫郑交恶,卫国与郑国有过几次军事冲突,结果卫国无一胜绩,国力遭到削弱。

  卫国三公子最后一个即位的是卫宣公,他驾崩后,两个儿子又展开了长达三十一年的继承权争夺。在这三十一年中,强敌郑国也开始衰落,可是东方的齐国强势崛起,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齐国开始挑战卫国在东方的方伯地位,卫齐之间发生几次战争,卫国也是每战必败。卫国打不过齐桓公时代的齐国,倒也在情理之中,卫国再次被削弱也是事实。

  这一时期卫国同样幸运,齐卫之间还隔着一些其他小诸侯,齐桓公还没有扩张到卫国的领土上来。

  在卫国内耗和外患的这六十七年,国内几大家族利用公子之间的争斗,发展武装力量,卫国产生石氏、孙氏、宁氏、孔氏、北宫氏五大家族。

  经过几十年的大发展,五大家族俨然五个诸侯国,有的实力甚至超过卫国国君。卫国虽然大,却不强,因为力量分散了,各方势力勾心斗角,不能形成合力。

  恰在此时,卫懿公即位。这位奇怪的国君,有个奇特的嗜好,爱鹤胜过一切。

  卫懿公喜欢鹤,本属正常现象,只是卫懿公偏爱鹤,太过头了点。他四处搜罗上等好鹤,献鹤者皆有重赏。卫国各地百姓,以捕鹤为发财之道,都来进献。卫国苑囿宫廷,处处养鹤,数量达到数百之多。

  卫懿公按照朝堂上的官职,也给帐下的鹤群设置品级,鹤也有上卿、大夫、士等封号。卫懿公出游,鹤群前呼后拥地跟随,头鹤走在卫懿公的豪车之前,号称“鹤将军”。

  养鹤之人,俸禄非常高,养鹤本身的花销也不少,卫懿公又从民间征收一部分专门的养鹤费。而卫国的百姓有了天灾,卫懿公却从不抚恤,以至民怨四起。

太行山上的赤狄看到此情,便想乘乱来占点便宜。

战争不可避免的打响。卫懿公喜欢鹤是一回事,但是自己的国土还是要保啊很快他就率领卫国的中央军,与赤狄决战。

  战前卫国五大家族反对出兵,接着让老弱病残滥竽充数,在作战过程中更是充当逃兵。

  这场战争不出意料的卫国大败,卫懿公阵亡,朝歌的鹤群失去主人。

  当赤狄人开到朝歌城下,城内各大豪门的守军早已撤离。赤狄人对这座上千年的古城进行大肆抢掠,焚烧宫阙。

  赤狄人盘踞朝歌,强抢宝玉钱物,奸淫宫女和民女,饮酒作乐。太行山上赤狄的各个部落,闻讯纷纷赶来,都想来分朝歌一杯羹。

  朝歌虽然富丽堂皇,但物产和女色也是有限的,不够声势浩大的赤狄人瓜分。赤狄人随即将战火烧到附近的城邑,由于人多势众,一座两座,越来越多的卫国城邑沦陷。

  卫国五大家族,最初是想明哲保身,现在朝歌沦陷,军心不稳,赤狄人又空山而出,五大家族为了保险起见,纷纷将巨额家产,转移到黄河以东。

  谁料五大家族这些转移资产的举动,造成军心涣散,下层百姓更是骂声一片。在赤狄人全面猛攻之下,五大家族终于扛不住压力,最终放弃旧土,全部搬迁到黄河以东,卫国完全沦陷。

  卫国的灭亡,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长达七十多年的动乱;二是与郑庄公时代的郑国和齐桓公时代的齐国作战失败;三是五大家族分权导致国君势微;四是在与赤狄人的战争中战略失误。

  后来的晋国,从卫国灭亡的历史中总结许多教训,改进了国策。但是各大家族对外敌入侵的抵抗态度都比较消极,因为外敌入侵即使抵抗,也是不能扩张封地的。

  卫国后来在齐国的帮助下,在黄河东岸重建,这是后话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