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礼是什么年代开始有的?

汉礼是什么年代开始有的?

汉礼是什么年代开始有的?

1014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1 11:22:40
共有9条回答
用户一叶

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他可以追朔到远古红山文化的祭祀礼仪活动。历经夏商周秦朝代的不断演变充实,逐渐形成了初步完整的礼仪制度。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深感前秦朝仪过于繁杂不便操作,随命前秦降儒精通朝仪的孙叔通,从新制定新的朝仪规程。新朝仪规程制定后,经高祖亲自检阅后,即颁佈天下施行,成为汉朝礼仪制度。

所以确切的说,汉礼实行于公元前二百年的汉代。

汉礼究竟怎么样呢?汉礼继承了秦以前的精华,又做了大量的修改与补充。形成了一个从朝堂到民间的完整体系,它主要包括五大礼仪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它起到了规范约束人们的坐立言行的作用,从而更有利于统治者。

汉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优秀文化,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与保护的瑰宝。




海天闊369

礼仪的制定是人类社会文明之开端,翻阅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知道华夏礼仪始于伏羲时代,比如《拾遗记.》记:“庖牺氏(伏羲),春皇也……礼仪人物,于兹始作……立礼教以导文,造干戈以饰武……丝桑为瑟,均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礼仪制度也越来越详备,到夏朝时华夏之礼仪巳分为蕃礼与汉礼,且两套礼仪同时服务于夏朝政冶,这说明夏朝是一个大统一的朝代。

那么何为礼仪呢?所谓的礼仪其实就是缘人情依人性制定的礼的规则,是为了节制人的无穷的物欲以达到人与物的平衡以致于二者长盛不衰。对于此,史太公曰:“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稻粱五味,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芳,所以养鼻也;钟鼓管弦,所长养耳也;刻镂文章,所以养目也;疏房床第几席,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我们当今的汉礼延续了儒家所重新修订的礼仪。当初周末礼乐崩坏,战乱不断,循法守正者被侮于世而奢溢糜烂者却日益显荣,为拯救华夏孔子便决心修文以再正汉礼。

那制订汉礼以什么为准则呢?史太公曰:“礼有三本,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冶之本也。”且"君子审礼,则不可欺以诈伪。须绳直、衡诚、规矩。绳者,直之至也;衡者,平之至也;规矩者,方圆之至也。”因此,"礼者实为人道之极也,为齐万民也。是以事有宜适,物有节文。”

礼仪既备,是以"本末相顺,终始相应,至文有以辩,至察有以说。天下从之者冶,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之者危。”

那我们的汉礼仪具体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的古学者把它总结为五类,它们分別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中吉礼是礼中之本之冠,它用以祭祀天地先祖之礼,而凶礼包括了丧葬之礼与其他灾害发生时行的礼,军礼是在军队操演与出师时行的礼仪,而宾礼是关于接待宾客时行的礼仪,至于嘉礼则是关于饮食、婚冠、宾射、饗宴、脤膰、庆贺方面之礼仪。这五大礼仪贯穿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至今还在指导着我们。

那当今社会我们还需要礼仪吗?答案是肯定的,试想如果我们不事吉礼,那意味着我们不知天地乃是养育我们的根本,我们就会不节制的肆意践踏天地万物以致于造成更多的天灾地祸,如今的我们就正在吞食着此果,我们总是随意的开采排放而不懂节制导致气候恶变,如果我们也能像古人一样把礼天礼地放在首位,我们就会随时记得遵守天地之道,就会时刻守时序护山川,以致于能长期维护生态平衡与气候平衡,也即史太公所说的人与物二者相待而长。然而可悲的是,堂堂文明之中华,在西方文化的冲突下也几乎遗忘了祖宗传承给我们的这伟大的智慧,这对如今的整个人类来说已是最大的惩罚,所以对于祖宗的智慧该传承的我们就绝不能不能抛却。同样如果我们不祀先祖,不把先祖放在与天地一样的位置,那我们就会随时抛弃祖宗经过千万年的实践而得来的经验教训与智慧,而永远得不到发展,且也不知自己的来源,而这跟一般的动物是没有区别的。也只因为吉礼如此重要它才被我们的胸怀天下万物的先圣们列为五礼之冠!

再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抛却了凶礼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了丧葬之礼也没有了灾礼,我们又会怎么样呢?我想我们会活得更伤心绝望,因凶礼中既包含了对失去的亲人的哀思的寄托也包含了外界对灾方的援助,这有利于灾后的人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同样军礼的制订对维护国家安全来说也至关重要,尤其是出师时大涨士气的誓师之礼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宾礼则是关乎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的礼仪,它的存在有利于社会合作与社会和谐。而嘉礼则关大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包括了各种民间庆祝活动的礼仪礼节,这些礼仪礼节的制订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也就是史太公说的,节礼以养欲以达到人物相得益彰。

就因为礼仪之意义如此之重大,所以治者都格外重视,就如史太公所说礼崩乐坏之世必乱,而从礼者必治!

所以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新时代的合乎道的礼仪发扬光大!

书画春晖

汉礼顾名思义就是汉代兴起的礼仪,涵盖:吉礼 凶礼 军礼 宾礼 嘉礼。

以下内容为百度解释……

汉礼分类

一般包括五大礼仪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吉礼

基本简介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有:(1)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师。(2)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3)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凶礼

基本简介

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内容简介

凶礼的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军礼

基本简介

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

内容简介

一、征战之礼

1.出师祭祀

2.誓师

3.军中刑赏

4.凯旋

5.饮至与论功行赏

6.师不功

宾礼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当然除了跪坐,别的姿势也有,但那是无礼的,例如两条腿向前坐,叫萁坐,是侮辱人的姿势,荆柯刺秦王不成,对秦王萁坐,就是表达对秦王的愤恨,这个姿势的含义,大概和现在竖起中指类似。孟子结婚不久,进卧室看见妻子萁坐,差点要出妻,被母亲劝阻,可见姿势很重要。垂腿坐就是在萁坐的基础上弯曲两腿,所以虽然有架高的坐具,不等于可以垂腿坐。下级对尊长这样坐不必说,尊长也不允许用这种姿势对下级。

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6用于雅坐时。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今天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

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总之,原则是:心安则行之,可以行则行之——其他不强求。

李云祥深圳

中华文明的根源是夏文明同华文明的融合产生的华夏文明。由于当今世界主流微希腊文明,夏文明没有得到世界思想界点接受。

夏礼,周礼,汉礼都是中华礼仪的组成部分。汉礼是在周礼的基础上继承发扬来的。周礼是周王室用来约束管理诸侯士大夫的一种规则制度。前期发挥了很好的效果。随着周王室的衰落,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周礼制度被诸侯士大夫抛弃践踏。所以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礼崩乐坏的争霸格局。

为了维护周王室的权威,圣人孔子出现了,他提出要诸侯修文德,施仁政,罢刀兵,尊周礼。其实就是为了维护周王室一统天下的权威。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不现实的,也就有了那句,明知不为而为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法家思想治理天下,经二世而亡。经楚汉争霸,最后确立了汉家天下,在经历了前段的修养生息,恢复国力后。这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大一统的社会发展,出现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再吸收儒学的基础上,揉进了王道思想,这正好符合汉武帝的治国理政思想。得以在汉代得到发扬光大,在此环境下产生了汉文化,与之对应的汉礼仪。

穿汉服,行汉礼,传承华夏文明,展问大国风采。

想发发发

夏商周一千多年逐步形成的。刘邦平定后,听取叔孙通参考周五礼设计出汉礼的。

十八斋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叔孙通参考周代五礼设计出适用于汉王朝的仪法,刘邦采纳后成为汉朝的宫廷礼仪。此后,五礼便成为后代帝王乃至民家礼仪的基本骨架。

五礼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虽然最早记载于周礼,但并非由周人所创。其中的许多礼仪是在夏商周三代一千多年的时间中逐渐形成的。

西周时期,周人对三代礼制做了总结并将其归纳为五类。其中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凶礼为哀悯吊唁忧患之礼,用以礼哀死亡、灾祸、寇乱等;军礼是与军事有关的礼仪,用以战前动员,鼓舞士气;宾礼是对来访宾客所实施的礼仪,以示尊重;嘉礼较琐碎,用于国家或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喜庆之事的庆祝。五礼于西周形成,在春秋战国时遭到破坏。

综上所述,汉礼实则是周代归纳夏商周三代之礼而定制下来的五礼,所以它的产生年代应该算是在西周时期。

热贡盛世唐卡艺术院

汉代礼仪,顾名思义是汉代时候人们的礼仪。汉代礼仪包括立容,坐容,行礼,迎宾,宴请。汉代礼仪常见的有汉代的宴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穿着之类的;朝会时该注意哪些礼仪,比如上殿的注意事项!

东方京川

汉礼顾名思义就是汉代兴起的礼仪,

一般包括五大礼仪,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丨孓曰丶赞一个

汉族礼仪。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谒庙行香》:“如行汉 礼,唱跪兴四拜;行满 礼,唱三跪九叩头。”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夏国建立起所谓‘蕃官’与‘汉 官’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同时也存在着‘蕃礼’与‘汉 礼’两种不同的文化。”《左传.定公十年》注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礼仪,之于华夏民族历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繁琐的表演,它关系着人民教化,中华文化的传承。对于礼仪,拥有智慧的华夏民族自有其独特的理解。中国自古被称作礼仪之邦,华夏民族礼仪纷繁复杂,体系庞大,本贴将简单介绍华夏民族常用汉服日常礼仪。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