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满清是如何控制汉军八旗的?

满清是如何控制汉军八旗的?

满清是如何控制汉军八旗的?

1025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知识库
最新回答 2022-08-10 19:45:50
共有12条回答
孤竹闲客

【孤竹闲客】首先要说,汉八旗在整个清王朝的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为大清的统一和稳定做出过巨大贡献,虽然在清王朝的后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大清的历史上还是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下面【孤竹闲客】想从几个方面,简述一下汉八旗的前世今生:

一、汉八旗的来历

汉八旗里的汉人士兵来源比较复杂,大概分为下面几种形式

1、早期被八旗兵掳掠的辽沈一带的汉人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后金的八旗兵经常袭击明朝辽沈一带的村镇,抢夺财物,甚至掠夺人口,其中一部分沦为旗人的家奴,从事一些家务活或者体力劳动,另一部分身体强壮的男人,就被编入八旗军中作战。

2、双方交战时抓获的明朝士兵俘虏

后金和明朝双方战争不断,兵败以后被后金八旗兵抓获的士兵很多,有的人贪生怕死,为了有条活路,不得已背叛大明,加入后金的八旗队伍。

2、明朝一些驻守边境防御的军队投诚叛变

明朝后期,国力日渐衰落,整个军队的士气低迷,官兵看不到希望,再加上后金势力日溢壮大,为了自己有个好前程,一些将官纷纷率领士兵投诚,这里面比较有名的当属辽东总兵毛文龙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因为不满袁崇焕处死总兵毛文龙,率军从山东登州前来辽东投奔后金。

二、汉八旗的编制

汉八旗的独立存在是在天聪七年二月份,也就是在孔有德、耿仲明率领投诚的明军基础上,皇太极又下令在所属的满人八旗的军队中,抽出其中的汉人士兵,共同组成一旗汉军,这是皇太极组建汉军的开始,也是汉八旗的雏形,这只军队使用白镶皂旗帜,也就是白旗镶嵌黑边,受皇太极直接统辖。崇德二年,又将汉军旗分为两旗,崇德七年,把汉军旗扩为八旗,兵力三万三千人,汉军八旗正式定型,成为清朝三军之一。

三、汉八旗的管理

皇太极即位后,为了改善满汉之间的矛盾,增进满汉之间的大融合,改变了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区的汉人编入满洲八旗人家为奴,而是统一编入汉人区域,由投降过来的原明朝官员或后金提拔的汉人官员来管理,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汉人的政治地位和生存空间,同时也为汉八旗的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崇德七年正式建立八旗汉军以后,基本按照原有的满洲八旗编制进行,以旗为单位,旗下是牛录,负责人称为牛录额真,汉语翻译为佐领,清军入关后,实行将投降的明朝将领官员编入汉军八旗,并给予旗人地位的政策,用一些汉军八旗统领原属下(即后编为绿营的)部队继续对明军作战,同时增加满人在绿营中担任官职的机会,形成了“旗人为将,汉人为兵”的格局。

最后总结

清朝时期的汉八旗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满汉进一步融合的体现,汉八旗在清朝的统一、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和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为大清王朝问鼎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兰谷清音

谢邀!汉族的文明和智慧令满清仰望,满清用野心和谋略统治汉族!

康熙是通过已经满族化的汉人——汉八旗的统治来遥控天下的。

汉军八旗是哪些汉人组成的呢?主要是哪些晚明时期投降后金的辽东汉人以及入关后的汉人。

汉八旗的作用不仅仅是打仗。

正是因为汉军八旗,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北方汉军的抵抗意志,北方之所以被迅速攻占,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汉族官员的投降,连带通过师生、同学、同乡、同僚、同好等关系,连哄带骗地劝降导致。

  1.汉八旗有什么军事作用和政治作用?

  清朝实行的是满汉双轨制,除了北京有专门的满人武官外,文官都是满汉并用,内阁四相,必两满洲、两汉人;六部十二尚书,满六人、汉六人。比较特殊的是宗人府、内务府、理藩院全用宗室,太医院全用汉人。

  汉军八旗的作用非常大,顺治前期的军事作用上文已经说了。顺治后期到康雍乾时期除了军事作用之外,其政治作用就成了主体。例如顺治皇帝学习朱元璋、朱棣父子想全面回归明朝的吏治监察——巡按制度。结果,满人贵族认为会对他们的权力产生威胁坚决反对。顺治皇帝倾向性非常明显地力保巡按制度,但因为其亡故,巡按制度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最终也寿终正寝了。但是康雍乾时期,满人贵族的势力被压制得够呛,那为何不恢复?其主要就是汉八旗和满人贵族的共同反对。

  汉八旗对于皇帝、旗主是奴才,对于汉族官员和老百姓那是主人。同时,汉八旗官员出头露面,对于满族统治者来说,有两个好处:其一,本质上都是汉人,比较了解汉人;其二,汉八旗官员出面引起反感,就会减轻对满人的排斥心理。

  2.康熙将汉八旗由军事作用推广为行政系统

  康熙亲政后,从汉八旗将领中选择了许多人派往全国充当总督巡抚。这些汉八旗的官员除了上面的作用外,主要就是监督汉人官员。清朝统治者从顺治到宣统,其实对于汉人从来没有放心过。也正是因为这一心结,遇到外战清廷总想尽快了事,免得汉人趁机反抗。尽管,到了乾隆中后期清廷统治的合法性已经基本无碍,从全国来说,汉人已经承认其统治了。

  但是,其统治者仍然以家族利益为基准,对汉人并不信任,曾国藩、左宗棠都被分割了其权力,省得汉人对其统治产生威胁。这是晚清给我们最大的教训,一个民族、一个阶层、某个群体不能以自己的利益代替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华民族是一体,如果仅仅为了自己利益而分崩离析就会让人有机可乘。

(八旗图片来自网络)










老百姓说历史

满清入关之后,先后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人八旗以及绿营军与满族八旗一起成为了满清主要的军事力量。其中,满族八旗地位最高,其次是蒙古八旗,汉人八旗和绿营在同一个层次。

以降将为例,满清对汉人八旗的统治依靠恩威并施的策略

汉人八旗是统治汉人最主要的力量,同时也是满清麻痹汉人,稳定统治的策略之一。经过千百年的政权交替,满清统治者明白,要想统治汉族,必须要以汉治汉,所以汉人八旗就是满族统治汉人的一种方式。满清建立的汉人八旗主要以降将为主,其次就是亲近满族的汉人。

降将认识到了满清八旗的强大,不敢轻易违反命令,而亲近满清的人,则对满清没有反抗之心。在这种情况下,汉人八旗内部就出现了矛盾,一部分人不会反抗,一部分人不敢反抗,想要反抗的人没有盟友,只能见机行事。当然,仅仅这样是不保险的,难免有别有用心的人混进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满清就需要更强有力的措施。

初期满清八旗的实力就比汉人八旗强大,后来实施分散控制

首先,汉人八旗的实力一定要比满清八旗弱,哪怕汉人八旗反叛,也能够及时镇压。其实当时建立汉人八旗的时候,满清统治者并没有想到这么多,一方面想要以汉治汉,一方面是有降将,满清想让这些将领去当炮灰,最后一来二去就有了汉人八旗。但从建立开始,满清八旗的实力就比汉人八旗要强大。

再一个就是分散控制,满汉融合。汉人八旗建立之初,并没有多么严苛的管辖,毕竟当时汉人八旗实力不强,到最后,汉人八旗实力变强的时候,满人也开始采取一些措施了,就是不让汉人八旗聚在一起,分散驻扎,然后让满清八旗和蒙古八旗夹杂在汉人八旗中间,用以控制。汉人八旗分散之后,孤掌难鸣,也就没有办法去动摇满清八旗的统治了。

到最后天下稳定了,满清八旗也和汉人八旗有了一定的接触,虽然还是有等级差别,但也没有多么明显,同时满清八旗也有意识地给汉人八旗树立了不可战胜的印象,而且所任用的汉人将领虽然善于打仗,但终究不是顶级将领,没有一个将领冒头,汉人八旗自然闹不出大乱子。

还有就是,汉人八旗将领中,也有满清的将领,这些将领存在的目的就是防止汉人八旗叛乱。

天下城城天下

八旗汉军是清朝八旗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指代八旗中的汉军旗份佐领,并非单独有八个汉军旗,部分误称为“汉军八旗”。与八旗满洲、八旗蒙古构成八旗军的整体,皆以兵籍编制。分属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八旗汉军的主要来源是明末主动归附后金或在之后的战争中被及其继承政权清朝掳掠于辽东的人丁,以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等等的“重炮兵部队”。

八旗汉军深受皇太极信赖,在清朝初期统一战争及稳定汉地局势做出了重要贡献,出任清朝高官者也屡见不鲜,清朝中期逐渐衰败失去了影响力。

八旗汉军当中以:李氏、时氏、常氏、杨氏、袁氏、冮氏、边氏、廖氏、王氏、高氏等居多。

八旗蒙古当中以:巴尔虎氏、巴林氏、巴雅拉氏、巴岳特氏、温敦氏、博尔齐吉特氏、梅林奇德氏、讷鲁特氏、曹佳氏、唐古特氏、英佳氏等居多。当然实际上八旗蒙古的姓氏远不止这些。

八旗满洲当中以:佟佳氏、富察氏、马佳氏、瓜尔佳氏、纽古录氏、索卓罗氏、齐佳氏、图单氏、那拉氏、乌雅氏、库雅拉氏、依尔根觉罗氏、喜塔拉氏、尼马察氏等居多。

汉八旗最多时三万多人,占全部八旗的五分之一,而且汉军八旗还是以上面说的十几个大姓氏将领带领,所以天生的汉军八旗不会主动判乱,平时给够了军响吃饱了饭,更是好管理,不需要特意怎么样控制!



cg赏金猎人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

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我其实要纠正一下,在严格的意义观点来说,八旗是没有汉人或者“汉军八旗”一说的,而汉人只是“绿营兵”只要是八旗那就必须是满人。不过也要提一点的是,在清初的时候的确有“汉八旗”一说,但是这也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并没有像“满”一样,而且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而汉军也全部归建于绿营兵。

I况且汉军极为复杂,根本分不了八旗,要是分的话,八百旗那也是不够的,而且满清起初不信任汉人,而汉军也必须要统一管理。所以“汉八旗”也只存在理念和影视剧中能够体现,在真正的历史上其实上是少之又少的,同时更不会向“满族八旗”一样在历史舞台上有着这么浓厚的一笔。

要说没有吧!那也不绝对,比如在皇太极时期就确定了清朝的“汉八旗制度”所谓的“汉八旗”说白了就是女真在辽东地区掠夺的汉人而已,不管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都强制编制进去,并设立新的旗帜和特殊的符号就是区别于“满族八旗”起初的“汉八旗”和奴隶无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明朝那些明朝遗老遗少们的归降,开始逐渐的将“汉八旗”的地位逐渐走向高处,并也确立明确制度,说白了也就是汉族中的贵族而已。

而所谓的满清是如何控制“汉军八旗”也无非就是那几点罢了,首选就是“联姻”和“渗透”联姻指的是给那些位高权重的汉人汉男满女结合,促进感情,生下子女。第二的“渗透”指的就是军事要职都不由“汉人”掌权,指挥全部都归于满人,分割汉军权利,只需要听话就可以。其余的也如同“满族八旗”一样,权利全部归于绝对忠诚的人。

中国文国

汉军八旗满清征服中国的急先锋,祟祯四年(1631年),后金军曾用自制的红衣大炮围攻大凌河城,击毁大凌河城之子章台,其后远近百余台俱下,守将祖大寿降。至祟祯十二年,清军已经拥有六十门自制的红衣大炮,在松锦之战开始时,清军火炮实力不如明军,但到松锦之战后期,由于在作战中缴获了大批明军火炮,清军火炮实力已经超过了明军。祟祯十五年四月,清军以红衣大炮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至此,松锦之战以清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松锦战后,明军关外主力被歼,火炮尽落清军之手,此时屯兵锦州的清军已经拥有近百门红衣炮,而当时的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仅有十门,为清军进关作战奠定了基础。

清军入关后,在与李自成的大顺军作战时,先以红衣大炮攻克太原城,后分二路追击大顺军。顺治元年十二月东路清军进逼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固守不战,次年正月,清军以红衣大炮破潼关。此后,李自成即采取避战的方式流窜,直到在湖北通山县被害为止。

清军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后,即把矛头指向偏安一隅的南明。在著名的扬州之战中攻守双方都动用了火炮,南明的史可法以巨型火炮守城,轰杀攻城清军千余人。昔日袁崇焕虽然靠“凭坚城用大炮”的策略在宁远、宁锦二役取胜,但历史不会重演,因为清军也已经拥有了红衣炮。结果是扬州城终在清军红衣炮的轰击下,因城墙崩陷而失守,南明福王政权亦随后覆灭。清军在与南明的战争中,先后在扬州、嘉定、江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屠城,而这三座被屠城市的失陷都与清军的红衣大炮有关,充分说明了当时清军对大炮的依赖。

满洲语称汉军八旗为“乌珍超哈”,意为重火器兵,而不称为“尼堪超哈”,意为汉兵。可见清初夺取明室守御辽东边城之仿制西洋火炮,并用降将管领使用,故有此名号。满清汉军八旗的昂邦章京佟养性曾说:“火器攻城,非炮不克”。此时,满清尚未入关,但已经意识到了火炮这种攻坚利器的作用。由此可见,红衣大炮是满清攻占全国的关键军事因素,而使用红衣大炮的汉军八旗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



右游击

天命三年(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结有的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同时率步骑2万向明朝发起进攻。

努尔哈赤进入辽沈地区,大量汉人被掠为奴,编入满洲八旗之内,成为家内奴或拖克索(农庄)内从事生产的奴仆。同时,为扩大兵源,从为奴的汉人中抽出一些壮丁(规定每20人抽一人当兵),其所需马匹器械由20名汉人共同出钱购买。其壮丁家为汉军户,对汉军户有优厚待遇,比如,可以全家迁入努尔哈赤所在的城中居住,以示信任。

皇太极即汗位后,改变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区的汉人编入满洲八旗人家为奴,编庄别居,减少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对这些汉人,由投降过来的原明朝官员或后金提拔的汉人官员来管理。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二月,明朝辽东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处死后(袁崇焕于崇祯二年公元1628年处死毛文龙),其部下孔有德、耿仲明等率军从山东登州前来辽东投奔后金。皇太极对他们来投非常重视。当他们来到沈阳城郊时,皇太极在浑河岸边亲自迎接,行满族特有的抱见礼,可以说是非常之举。为与满洲八旗有别,命孔、耿所部使用白镶皂旗帜,即白旗镶黑边,受皇太极直接统辖。这是第一次出现打着有别于满洲八旗旗帜的汉军。汉人既然可以编成军,皇太极决定自己建立汉军,下令从所属的满洲八旗的汉人壮丁中每十名抽出一名,组成一旗汉军,这是皇太极组成汉军的开始。随着军队的发展,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即皇太即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的第二年,又分汉军旗为两旗。又过五年,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把汉军扩为八旗。至此,汉军八旗正式出现,成为清朝三军之一。所使用的旗帜和满洲、蒙古相一致,即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

专怼喷子号

最开始,一方面积极从事扩张政策,另一方面仍然注意缓和民族和社会矛盾。后来施行满汉联姻的策略,在后来强令资历较浅的汉军脱离八旗组织。

小力大叔

八旗汉军建立后,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其一,它是皇太极巩固自身统治的重要措施,成为皇太极的有力臂助;其二,八旗汉军起到了笼络其他汉将的效果。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先后来降,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并成为清军问鼎中原的重要倚助力量。其三,八旗汉军在四处征战中显示出了较强的战斗力,甚至可以说,在清军的各个方面,汉军都是先锋和尖兵。其四,八旗汉军也成为控制绿营的一股力量。清军入关后成立了绿营军队,但如果直接让满人来控制成效不大,且很可能引起激烈反抗,因此许多八旗汉军都被任命为绿营的高、中级官员,成为维系汉人将兵的重要纽带。

  可以说,八旗汉军的建立在满人和汉人集团之间保持了某种利害上的平衡,缓和了清初激烈的民族矛盾,但应注意的是,汉军仍没有取得和满人相等的地位,注定了其只是服务于满清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政策,皇太极虽然视八旗汉军为臂助,但他却始终对汉军持不信任的态度。整个清朝,满汉之间的矛盾时而缓和,时而激化。

爱你在深秋季节

八旗汉军萌牙于天聪五年(1631年),主要来源是明末投降的将士,以辽东汉人为主,也有少部分汉化女真人和曾入明为官的蒙古人。直至崇德七年(1642年)松锦决战大胜后,皇太极下令“编汉军八旗”,才最终完成汉军八旗的编制。

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在今沈阳登基称帝,建国号大清,对八旗汉军施行“满汉联姻”的策略:

一、凡归降的一品汉官,以诸贝勒女嫁之为妻;

二、凡归降的二品汉官,以国中诸贝勒、大臣女嫁之为妻。即使原来已经有了妻室,仍以诸贝勒、大臣女嫁之。

三、归降的普通士兵,以各牛录(八旗制度的基层军政组织)的寡妇嫁之为妻,或由国库出钱替其从民间另行娶妻。

另外,再划给归降的将士们数量不等的土地,以资鼓励。

清军入关后(顺治元年,1644年),为减少民族矛盾,加强对“绿营”(近期归降的汉人所组成的武装力量)的控制,清统治者指派八旗汉军军官统领“绿营”,或将八旗汉军士兵编入“绿营”,以达到掌控的目的。

北斗58220014

满人和旗人不是一回事!旗也不完全按民族划分,而是有一部分是按军功,清朝有一种制度叫抬旗!汉人有一定的军功可以入旗籍,功劳再大甚至可以抬入满八旗,比如汉人佟国维家族最终被抬入最高等级的镶黄旗,雍正也曾为年羹尧家族抬旗!就是这种制度,使得很多汉人充满了幻想,只要为朝廷立下大功,就能祖祖辈辈晋升为贵族!

蓦回首

汉八旗,其出身多为辽东汉人、明军的溃兵降卒。尽管如此,汉八旗仍被视为满清皇帝的亲军,把汉八旗当兄弟,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与在明朝当军户不可同日而语。

对汉八旗的钱粮,满清给的预算也比较充足。钱粮如果不够,满清就去明朝那打草谷,就食于敌,以战养战。

天聪八年正月二十八日,皇太极召集满汉蒙大臣开会,是为了安抚来降的长山、石岛二地明朝军民,一共3871名。皇太极让诸大臣出粮纳捐,并命八贝勒先出粮四千石作为表率

还是天聪八年,皇太极出征宣府大同之战,明军陆续俘获了几十个汉军,审问时问他们为啥给奴虏卖命,他们如此回答——

每人发老婆一个牛羊八只驴一头…

皇太极时期可以说是鞑清汉人待遇最好的时期,民族融合非常好,在明军要被克扣军饷,要被层层盘剥,还有被杀的危险,待遇不如狗,汉八旗,虽然没获得平等待遇,但比在明军里待遇就好得多。满清如此恩威并用,所以汉八旗也很效忠。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