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对“久负大恩必成仇”你们是什么见解?

对“久负大恩必成仇”你们是什么见解?

问题补充:今天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弹幕提的“久负大恩必成仇”。感觉很有道理,有什么见解吗?

1034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知识库
最新回答 2022-08-10 18:34:06
共有12条回答
用户5824975172

久负大恩必成仇,这句话是朴素的民间哲理。

朴素的民间哲理有这么一个特点:你乍一看,很有道理,甚至能在身边找到大量的真实案例。但如果你仔细想想,就会找出很多自相矛盾的民间哲理,而且似乎都是对的。

比如你听过「三思而后行」,但也有人告诫你说「该出手时就出手」。一边我们知道「欲速则不达」,可是我们也认为「时不我待」是对的。最有趣的是既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为什么又说「三个和尚没水吃」呢?

按照《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本书中作者的观点:这类谚语和俗话构成了对行为的固有「解释」,人们爱用它们,就是因为它们难以驳倒。不管发生什么事,可以拿一条出来解释一番。世俗智慧的可鄙之处就在于,它们压根不承担被驳倒的风险。世俗智慧属于「后见之明」的智慧,并且它在真正预测性的意义上是无用的。

没错,你觉得「久负大恩必成仇」,那你有没有听过「大恩大德永世难忘」呢?


你应该听过《一千零一夜》里「渔夫和魔鬼」这个寓言故事:

有个渔夫到海边网鱼,发现一个很沉重的铜瓶。好奇怪的渔夫打开一看,瓶口里冒出一缕青烟,变成了一个青面獠牙的魔鬼!魔鬼要吃渔夫,渔夫问为什么我放你出来你却要吃我。魔鬼说我被关了瓶子里三百年了,头一百年的时候我想,「如果有人救我出来,我必将使他终身荣华富贵。」可是,一百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来救我。第二百年的时候我想,「如果有人救我出来,不管什么愿望我都可以帮他实现。」可是又一百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来救我。到了第三个一百年,我非常生气了,心想「如果谁再救我出来,我就吃了他!」所以现在我就要吃了你。渔夫思考片刻,对魔鬼说,「好吧,死之前我还有个问题,我不相信你的话,这么小的瓶子怎么能容的下这么大的你呢?」魔鬼哈哈大笑,说我表演给你看,让你死得心服口服。于是魔鬼又化成烟钻进了瓶子里,渔夫赶紧盖子盖好,丢回了大海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难道是说我们应该提前一百年去救魔鬼么?不是的。是要告诉我们,魔鬼就是王八蛋,不管你什么时候救他,他都会编一套狗屁说法出来,最后都是要「义正辞严」地伤害你。既然如此,就不要救魔鬼,让他死远点。

所以啊,那些相信「久负大恩必成仇」的人,我们就不要帮他们就好了,免得我们帮了他们之后,他们却露出魔鬼的獠牙,还要说这是我们自找的。

有书快看

关于这个问题,有书君前段时间曾和书友们分享过东野圭吾的《恶意》这本书,相信看过的朋友,会对“久负大恩必成仇”,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个人的恶意究竟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我们,或许不会,也不愿意去思考这样的问题,而有书君真正来想这个问题,是因为最近看到的一本书——东野圭吾的《恶意》。

东野圭吾我们再熟悉不过,在这位作者笔下的案件中,对于人性的两面性与极端性的描写,常常直击我们内心!

你就比如说他写过的著名小说《白夜行》,罪恶包裹下的,是极度炽热的爱情,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而这本《恶意》,与《白夜行》恰似两生花,前者是爱到了极端,而后者则是怨恨到了极致,最终令人万劫不复。

故事的一开始,就出现了案件中的被害者——日高邦彦,身份是畅销小说家。他在出国的前一天晚上,被杀害在自己的家中。发现尸体的是作家的新婚妻子,以及同样身为作家的同窗好友野野口修。

接下来,东野圭吾小说里的“常客”加贺恭一郎出场了,他很快根据现场的烟头以及死者朋友野野口修的口供,确定了他就是凶手。

野野口修是创作儿童文学的小说家,和日高邦彦是初中同学,也是相识多年的老友,可为何会下此毒手呢?杀人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根据野野口修的口供:他与日高邦彦虽然同是作家,但野野口修却一直没什么名气,已经在写作道路上有所成就的日高,伸出了援助之手,好心的将他介绍给了某儿童读物当编辑。然而,野野口竟然把毒手伸向了自己的恩人,用钝器将其砸晕,然后勒死。


在审讯的过程中,加贺发现对方的口供有几处故意疏忽的地方,他对罪行供认不讳、但求速死,始终不肯说出作案动机。加贺心想着,“这小子是有事瞒着我们呀”于是,在他的一再追问调查下,透过野野口修留下的微小证据,终于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野野口才是真正受害者!

随着案件的抽丝剥茧,一个伪善的,甚至有些变态可怕的日高形象浮现出来。

野野口与日高邦彦的妻子初美产生了暧昧关系,结果被日高发现了,于是,日高以此为要挟,将野野口的作品据为己有,借此成为了畅销书作家。为了初美,野野口忍辱负重,甘愿成为日高的影子写手,但可惜,初美却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据肇事司机说,当时初美是被人推到街上的……

为了给自己深爱的女人报仇,野野口策划了这场谋杀案,为了已经离世的初美的名誉,他才隐藏了自己真正的杀人动机,而且,此时的野野口已经身患绝症,命不久矣。

这样的结局令人感到悲伤,而被害人的死,似乎也完全就是咎由自取,到这里,一个布局精密的推理小说也就落下帷幕了,但你以为就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

东野圭吾接下来竟然把读者们引向了一个更加令人惊恐的方向。真正精密的布局其实才刚刚开始。



喜欢多事的加贺警官在案件本该结束之时,发现事情的不对劲。首先是野野口甘心做了日高的写手,竟从没想过反抗,还说自己是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和对方成为了“亲密无间”的伙伴。而且,已经进入打字机时代的野野口手上竟然出现写字的老茧……

事实上,这一切都是阴谋。

没有代笔,没有威胁,也没有婚外情,有的只是野野口长达一年的精心策划。他用一年的时间,抄写好日高的每一本书,并藏好了初美的照片,为了让大家怀疑日高是一个残忍暴力的人,他还提前毒死了日高邻居家的猫,借此嫁祸给日高。

日高的死亡只是开始,而野野口真正想要毁掉的,是日高的一生!看到这里有书君是背脊发凉,这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啊?然而令有书君没想到的是,野野口谋杀日高的动机就是没有动机!简单话来讲就是:“我早就看他不顺眼!”

日高和野野口是初中同学,从小日高便为人谦和,而且很有正义感,当他看到野野口被校园暴力欺负,就会挺身而出,每天与野野口结伴同行,然而,野野口却是一个胆小内向之人,为了逃避暴力,他竟然主动去做恶人的跟班,日高在得知后,不仅帮他隐瞒了学生期间的恶行,还提携他去当了作家。

然而,恶意却在野野口的心中悄然而生。自负与自卑,不甘与嫉妒扭曲了野野口的内心。他不感激日高,相反却产生了强大的恨意,他感到世间的不公,将自身的一切过错归咎于日高邦彦。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野野口便拼尽全力去毁掉日高的一切,让他身败名裂。



这个案件的案情、手法全都平淡无奇,却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如同坠入万丈深渊般的寒意。加贺在调查当年与野野口相关的校园暴力时,想起了自己失败的教书经历:

他的学生也遭遇了暴力,而自己却无力去拯救他。当他问施暴的学生,为什么要打人时。孩子回答说,“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这么一句毫无逻辑,毫无道理的话,却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啊~

做个明媚简单的女子

这句话有些道理。分享一个我身边乡邻的故事。

男主人公是我本家伯伯,他是家中的独子,那时候穷,七十年代结婚了,娶的婶娘家也很穷。婚后生了先两个女儿,最小的一个是儿子。

十几年后,婶娘娘家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混的不错,在我们当地都是数一数二的,就是我婶娘家,一直一贫如洗,并且婶娘因为一直超负荷劳动,所以身体一直不好。

我婶娘这些年生病花了大概有几十万,早些年还没有报销,这些钱对农村种地的农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这些钱基本都是娘家几个兄弟给的。因为娘家大姐住在省医院旁边,所以婶娘每次住院,她大姐餐餐送饭,挂号缴费找医生都是大姐的。

他们家最早还是土坯房,后来,在娘家弟弟的资助下,在村里是最早建的二层小楼。并且给我伯伯买了一辆三轮车跑运输,他们家的日子那时候在我们村里是数一数二的。

他们家三个孩子,老大在舅舅的帮助下进了国企当职工,那时候是非常吃香的。老二也是因为舅舅帮助,去部队当了兵,在农村女孩子当兵可是不得了的,现在转业回老家基层干部。

现在说下最小的儿子,我这个哥哥,因为从小娇生惯养,做起事情来好高骛远,拈轻怕重。所以他的舅舅姨娘不知道给他介绍了多少工作,找了多少事情,他干的最多不超过三个月,并且一般都是招呼不打就走了,别人给他善后。最后因为打架斗殴把别人捅成重伤并且终身残疾,赔偿医疗费等各种费用好几十万,判刑十五年,赔偿金婶娘的娘家亲戚给了百分之八十!

这时候我的那个奇葩伯伯,竟然要求他的大舅子小舅子把人给捞出来,并且还说没多大事!我真的是醉了!

因为这个事情,他跟几个大舅子小舅子全部反目成仇,现在老死不相往来!说他们不帮助他,看不起他们家!嫌弃他们家是农村的!

“久负大恩必成仇”,一个人被帮助久了,他就会不思进取,容易产生依赖性,并且认为那种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一次不帮,前面所有的恩情都会被抹平!别人帮助你情分,不帮是本分!有一颗平常心最重要!

取经路上没有你

“久负大恩必成仇”,此言正解!充分理解人性本质后,就能正视这样的因果关系。

当所谓的“恩惠”积累的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到了需要如同包袱一样背负的时候,施恩与受恩者双方都是这个包袱的承受者,稍有失衡“恩惠”就会落地而碎,一地鸡毛。但是再小心翼翼也有百密一疏,这就会出现人们常说的“恩将仇报”,“一碗米养恩人,一担米养仇人”的结局。这才是人性本质所致。

如何减少或杜绝“成仇”的结果出现?其实很简单,从施人于“小恩小惠”到“大恩大德”,真正能释怀做到“不言谢”的施恩者不多,受恩者压力来源也在于此,担心“忘恩负义”,怕人说“恩将仇报”戳了后脊梁。

压力的释放需要通道,对于恩情这种心理感受,最好的释放莫过于放下。所以,只有施恩者首先做到放下,连“余香”都不要顾忌,哪怕“恩重如山”,这个时候受恩者才会心安。也就可以不用担心“必成仇”了。

萨点点

施恩于人,为什么反而会被人憎恨,也许是双方一强一弱,双方差别太大,走到一起会听到很多不一样的评价,会在这些评价中忘记了别人的善良,把对方当成自己战胜的对象,变成了自己的敌人。

智慧改变命运

这是一个涉及社会伦理的实践课题。

善从于心,不诛心。

开开心心150234666

我五岁妈妈去世,被养父母领养,十二岁被赶出家门,因为养母跟亲爸婚外情,我养父母盖房子,亲爸刚好是水泥工,后来好说歹说才肯收留我,把我当个皮球踢来踢去四次,另外说一句,平时在家对我挺抠的,新衣服零食从来没有,经常挖苦讽刺说我亲妈被我克死,说养育之恩大于天,叫我恨亲爸,说他抛弃我。十五岁,我养母跟亲爸婚外情大概五年左右吧,冬天一件衣服,叫我当天洗,当天下雨,然后骂我,打我,打电话我亲爸,又向上回一样东西打包好,送来送去,五六次,坚决不肯再抚养我,我辍学了。我看你们说很多恩将仇报的事,其实我心里挺怨恨他们,的,没那个金刚钻何必揽瓷器活,为什么领养了我,又要这么对我,还有很多事我不一一拿出来说了

用户96938200199

“久负大恩必成仇”,是指一个人的恩情对另一个人的恩情过大的时候会对受恩者形成极大的负担。因为受恩者时时想着怎么去回报,当报答不了的时候就会产生自卑的心里。


在中国古人的很多俚语中蕴含着与人相处的道理,这里面的有很多的话语都是对行为和结果之间的逻辑总结,也是经历过时间的检验的。



“久负大恩必成仇”,很多人都拿现在父母长辈对于孩子的过于溺爱而成长出来之后,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无以回报父母,而感到羞愧,无法表达,进而表现出恼怒和退缩等等。对一个人的喜爱,发生在亲子之间是常见的,也会发生在情侣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过于迷恋而不图回报的付出后引起对方的压力而寻求逃避,偶尔也会发生在职场生活中上司对下属的欣赏,例如华为任正非曾经非常欣赏一名干将,后来这位干将出去单干让所有公司某个级别的干部全部出行送酒会,后来这位兄台居然和华为搞起了竞争,华为为了避免技术流失花大价钱收购了这家公司。人无完人,很多事情的本身就非常的复杂,当局者迷。生活的简单一点儿,思维单纯一点,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不随便妄图去挑战自己不能负担的东西,遇到问题,对待自己和他人都宽容一些,抓住事情的核心,也可以自己的小确幸。


大概就是这么多了,这仅仅代表个人拙见,如果您有不同看法,可以留言评论分享出来,让更多的朋友参与讨论。


觉得写的不错的朋友记得点关注,点个赞哦,多多分享!

百万经纪人养成记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故事

有个乞丐经常到一户人家乞讨,每次都能得到一些钱。后来那户人家自己也碰到了一些困难没有办法再接济乞丐。乞丐就破口大骂主人家是不是把他的钱拿去挥霍掉了。

长时间的救济不但没有让乞丐感恩戴德,反倒觉得给他钱是理所应当,你不给我反倒是你的不是。这也许就是我们人类存在的一种劣根性,我想也正因为是这种,老人常常告诫我们救急不救穷。

跨境汉堡包

我对久负大恩必成仇的理解,其实出于两方面原因:受恩者的病理心态以及施恩者的施恩尺度。


先说受恩者的病理心态。


  • 第一是因为先天基因的病理心态,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忘恩负义的人。这种人他天生就是这种低下的品格,以占别人便宜为乐,心里面毫无底线和原则。别人帮助他他还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还对别人施与的帮助挑剔。这种人我们必须敬而远之,要有辨别人性的火眼金睛,别让自己的生活被这种拖累。可能有些人会因为亲情友情等因素怀有愧疚心。但这些人要知道,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立个体。你没法决定别人的品性,更加没法决定别人的生活,自己摆烂人生的人就让他们自己摆烂人生吧。

  • 第二是因为是因为长期接受施恩之后心理开始发生变化。一个人接受长期施恩之后,让他感觉恩情实在太重,以至于无法偿还。他有可能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以及自卑心理。而又由于痛恨这种心理和压力,反向地去憎恨施恩者。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危及施恩者的安全。社会上很多施恩者反被害的例子,不是吗?



再说施恩者应该有的施恩尺度。


  • 有些人的施恩不是施恩,是施舍。他们的施恩,不是真正出于关心受恩者,只不过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觉得自己能力强大,受恩者都得听他的。有时候甚至对受恩者冷嘲热讽,令受恩者难堪。这种原本是好事的行为,变成了受恩者的负面能量,长时间累积下来以至于受恩者与施恩者形同陌路,心生芥蒂。

  • 有些人的施恩不是施恩,是溺爱。这种施恩毫无原则,只知道无限制的给予受恩者恩惠,受恩者习惯了这种给予,逐渐弱化了自己的生活能力生活意愿,只想附着在施恩者身上当个吸血虫。当然这里面有受恩者主动放弃生活的原因,我也不是想说对施恩者的风凉话,而是我想说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尺度实在太重要了。哪怕是恩,也要懂得以正确的方式施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很久之前就传下来的一句大实话。


最后我希望每个人都生活的开心,


“久负大恩必成仇”永远不会被验证。



最后欢迎关注我,职场分享以及个人成长经验,尽在@做个好员工。

jiying以心为形役

真心帮助他人才会有满足感和愉悦。但大多数人帮助了别人,特别是亲人,朋友,熟人都希望获得在他们那里的便利,没有得到,你就会放大曾对他的帮助,产生不平衡的心里。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说,帮助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他觉得受了施舍,欠了人情,更不能老是提醒别人受了自己的帮助。这是曹操的驭人之术。

烟视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恩情或者帮助过大,会造成被帮助者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引发对帮助人的恶意,比如说见不得他好之类的。古龙的武侠小说《小李飞刀》李寻欢与龙啸云就是典型的例子。就不再多做叙述。有句话说,这世界上除了钱以外的东西都是还不清的。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