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振钢,男,1958年12月年出生,河南沁阳人,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学者、河南省小麦技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现任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4]

中文名

茹振钢

籍贯

沁阳

任职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

性别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沁阳

主要成就

使增产小麦119.1亿公斤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职称

教授

职务

河南科技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出生日期

1958年12月

毕业院校

河南省农业学校

获得荣誉

曾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获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进步奖等荣誉。[4]

36年来,致力于小麦育种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项。[4]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因在百农矮抗58选育及应用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5年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

2016年10月21日,获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7年6月,当选河南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

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8年1月,茹振钢入选2017"河南经济年度人物十大年度人物"。

2019年7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2020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

2020年7月23日,入选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7]

左一

主要成就

主持或承担省级、国家级研究项目多项,主攻抗病虫优质小麦的新核型创建与基因工程育种等尖端技术,相继培育并推广了家喻户晓的百农系列小麦品种——百农62、百农64、百农160、百农矮抗58等,解决了高产与抗病的关键问题,累计种植上亿亩,增产效益达20多亿元,为我省及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1]

发现并培育成了小麦雄性不育育性转换系百农S,表现“不育彻底、转换彻底、恢复彻底”三大特点,在小麦主产区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受到国家863专家组、973专家组的高度重视,已应用到杂交小麦超级品种选育研究,在全国已开始联合攻关。目前,初步配制出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比常规品种增产近20%,有望在近几年普遍投入生产应用。

茹振钢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因其科研成就突出,2009年被授予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

先后主持河南省“八五”、“九五”、“十五”小麦育种攻关项目,承担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小麦优异种质合成与品种创新、生态育种、网络代谢、形态构型及适应性仿真鉴定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

他从事小麦育种和作物遗传育种的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以田野为纸,将教育科研报国和教书育人的生动实践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坚持“育英才”和“育良种”相统一,教学科研精益求精,先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育种人和企业家,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农业科技服务团队。他潜心钻研,培育百农系列小麦新品种,其中“矮抗58”成果被誉为“黄淮第一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3]

2019年6月2日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茹振钢夫妇。[2]

茹振钢

社会任职

1、河南省小麦技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

2、河南省小麦研究会副理事长。

3、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4、十九大代表。

5、河南省小麦技术产业体系岗位专家。 [5]

个人生活

茹振钢、原连庄夫妇二人1984年喜结连理,相识、相知、相爱30多年,琴瑟和鸣,志同道合,在科研事业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双双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女儿茹苏珊是农业生物信息方向的博士后。[6]